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5版:他山之石·理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旧教材变动之处及教育意蕴研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旧教材变动之处及教育意蕴研究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昫

    国家教材委员会于2024年审核通过的新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25年秋季学期投入一线教学中使用。作为课程标准的物质载体,教材体现了特定时期的育人要求。2024年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修订,既是对课程标准的回应,也是对语文素养培育的全新探索。本研究旨在对八年级上册新旧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在梳理新教材改动之处的基础上,分析教材变动背后的价值取向,以期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一、文本重构与体系优化

    课文选编的时代性转向。新教材对原有课文进行了调整。原第二单元《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两篇分别被调至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原第五单元《蝉》也被移除。新增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两篇课文,从航天成就和科学家精神两个角度,搭建起科技和人文交织的育人场景,有利于展现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民族自豪感,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彰显鲜明的时代性价值。 此外, 原七年级下册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调至本册书第二单元。

    名著阅读的价值重构。“名著导读”板块更新为“整本书阅读”,“自主阅读推荐”这一内容被删除,这些变化体现了从碎片化阅读指导向系统化阅读能力培养的转变。八上旧教材中的必读名著为《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新教材保留了《红星照耀中国》,将《昆虫记》替换为《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重心也从“怎么读纪实作品”变为“怎么读红色经典”,阅读目标从解读文本转向引导价值认同,彰显了鲜明的革命色彩和红色基因。

    二、教学模块的功能重整与结构整合

    课后练习的优化升级 。教读课文后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合并为“思考·探究·积累”,减少了重复训练,优化了知识呈现方式,展现出更合理的层次性与逻辑性,符合语文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 值得注意的还有,课后练习中的写作类习题大部分被删减,这种调整避免了课后练习与单元写作实践的重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写作负担。

    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 。独立的“口语交际” 板块被删除,每单元后新增“阅读综合实践”,将口语交际、阅读理解等能力培养融入到具体的文本情境中,实现口语表达训练与阅读、写作教学的协同发展,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性,让语文教学更具整体性与连贯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助读系统的有效更新。助读系统是帮助师生把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新教材对助读工具也进行了调整。每单元的单元导语都进行了细化,例如第六单元原单元导语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细化为“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梳理文章的脉络层次”。预习提示也改写得更加具体,如《诗词五首》的预习提示由“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化为“查找五位作者的生平资料,试着结合背景理解作品”,避免了“相关资料”这类模糊表述,体现出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及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三、教材更新的价值导向与教育意蕴

    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功能。新增的科技成果类文本向学生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力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意识;红色经典名著的引入更是直接向中学生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革命力量,这种价值渗透对培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新青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综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新增的《青春之光》《有为有不为》《井冈翠竹》等课文,更能直观体现出语文课程思政功能的强化。

    素养导向: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新教材突破了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分门别类进行指导的界限,引导学生在更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寻求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旧教材是以“专题探究”的形式要求学生逐次分析人物、事件及精神,新教材则将以情节梳理为导向的“专题”改为更具情境性与实践性的“为革命者写小传”“制作‘长征图册’”“举行读书分享会”三大“阅读任务”,阅读专题变为跨学科、跨媒介的任务群,促进搜集资料、归纳整理、摘抄撰写、表达展示等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范式进阶: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教材变化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而非直接呈现标准化知识。例如《梦回繁华》的阅读提示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能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被改为“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 体会大量使用四字短语的表达效果”。同是关注文中“四字短语”的使用,新教材则不直接出示答案,留出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这就要求教师不可继续灌输式教育,而应采取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

    四、结语

    在教育变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语文教材的发展也不断回应时代需求。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修订,是对课程标准的回应,体现了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发挥教材育人功能,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把握编者的修订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模块变化。未来的教材研究应持续关注教材实施效果,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实证支持。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