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安龙五中的质量跃迁之路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潘国虎 特约通讯员 王云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教育箴言,在安龙县第五中学焕发着时代光彩。

    踏入安龙五中,扑面而来的不仅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更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教育情怀。回溯2013年,随着安龙县城的迅猛发展,原有教育资源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安龙教育园区应运而生,而安龙五中作为园区内的一所重要中学,承载着安龙教育的厚望,拔地而起。

    十余年砥砺奋进,安龙五中以翠山文化为底蕴、加油精神为动力、九峰品质为追求,从硬件完善到内涵深化,已成长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学生搭建起全面成长的舞台。

    1  以文化人,构建“四梁八柱”育人体系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的根基。安龙五中正是以文化为引领,精心构建起“四梁八柱”育人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安龙县第五中学校长吴伟宏介绍,学校从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办一流学校,育博雅人才”的办学目标,并创造性地提出“鹏志梦想,卓越雅成”的校训,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四梁八柱”办学框架。所谓“四梁”,即书香育人、礼仪雅人、美育立人、体育健人“四大支柱”;“八柱”则包含了科学精神管理体系、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创新有效教学体系等八个支撑系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网络。

    “四梁八柱”育人体系不仅体现在宏观的框架构建上,更融入了校园文化的细微之处。学校巧妙地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教育血脉,打造了以“翠山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漫步校园,踏入“乡念文化园”,少年张之洞勤奋读书的铜像栩栩如生,他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教育传承;“加油文化长廊”里,一幅幅生动的壁画展现着知府添灯油的典故,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永恒主题。

    这种文化育人理念在课程设置中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开发了“九峰品质”课程体系,涵盖自强、坚毅、勤学、阳光、进取、和善、能辩、优雅、担当九大品质培养模块。

    此外,安龙五中还将阅读作为文化育人的核心抓手。学校建设了九峰书院、班级图书角、书香长廊等阅读空间,开展晨读、午读、暮读三读活动,为校园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每年两次的大型读书节更是热闹非凡,书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数据显示,该校学生年均阅读量达到50本,滋养了孩子们的“书卷气”。

    这种文化浸润的效果正在显现。近年来,安龙五中被评为“贵州省健身气功示范学校”“黔西南州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这些荣誉不仅肯定了学校的实践,更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校园内文明有礼、积极向上的氛围日益浓厚,充分彰显了文化育人的深远力量。

    2  五育融合,创新“全面发展”育人模式

    在应试教育依然强势的背景下,安龙五中勇敢地选择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学校明确提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构建了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育人体系,为山区孩子提供了多元成长的可能。

    德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精神基石。吴伟宏说,德育工作在安龙五中被赋予了核心地位。

    学校创新设计了“5678”德育体系,五爱培养家国情怀,六德铸就品质修养,七礼提升文明涵养,八活动促进实践养成。

    该校德育主任介绍,“我们每月一个德育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德育可感可知可行。”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每年除了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还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收获自信。

    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挖掘地方德育资源,依托安龙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访红色遗址等,通过参观古迹、聆听红色故事、体验民俗等方式,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感受到了“加油”精神的内涵。

    德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精神基石,而智育则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安龙五中在智育方面同样有着独特的探索与实践。智育方面,安龙五中摒弃了题海战术,强调课堂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并通过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多元互动等维度,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体育和美育在安龙五中并非“副科”,而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柱。学校实施了每天锻炼两小时计划,开发了足球、武术、民族舞蹈等特色课程。美术教育则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学生通过绘制苗族蜡画、制作布依族刺绣等活动,既提升了艺术素养,又传承了民族文化。

    劳动教育在安龙五中有着独特的实施路径。学校将校园划分为责任区,由班级轮流负责保洁、绿化维护;定期组织校园劳动日,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环境整治;还与当地农业园区合作,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使劳动教育常态化、生活化。

    家校社协同是安龙五中育人模式的重要支撑。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教授科学育儿方法;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沟通学生情况;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师发展,打造“三高团队”的质量引擎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于西部山区学校尤为如此。西部山区学校往往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难题,而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无疑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

    吴伟宏深刻认识到,这支队伍既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没有这支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安龙五中聚焦课堂,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教学常规管理到“双减”工作的推动,从良好班风的建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一步都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心血与汗水。

    安龙五中的教师发展理念颇具特色。学校提出教师应具备三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学校、忠诚于班级团队;三想——想成为名师、想为学校做点事、想为学生谋幸福;三宽——心胸要宽、视野要宽、知识要宽……这些要求既明确了职业操守,又激发了内生动力。

    有了明确的教师发展理念,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来推动教师成长。安龙五中构建了完善的专业成长支持体系,为教师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实施青蓝工程,为新教师配备导师;设立名师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定期举办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东部优质校建立结对关系,每年选派教师跟岗学习。

    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学校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岗竞聘、绩随岗定、薪随岗走的动态管理。设立教学质量奖、育人成果奖、教研创新奖等多元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全面发展。

    教师发展带来的质量提升显而易见。与5年前相比,安龙五中中考平均分提高了48分,优秀率提升了18个百分点,中考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县前列,2025年省级示范高中录取率达到98.6%,创历史新高。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00余人次。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文化的传承、灵魂的唤醒;不是功利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滋养、成长的陪伴。安龙五中的教育故事丰富而精彩,从独具特色的加油文化,到彰显内涵的九峰品质;从稳固支撑的四梁八柱,到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这所学校构建了一套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安龙五中秉持这样的教育信念,在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思,笃行不怠。安龙五中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这所山区学校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实现阶层跨越,为他们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书写着新时代山区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