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3版:关注 -> 将民族团结的种子

深植基层沃土

贵州师范学院实践团走进三都

将民族团结的种子

深植基层沃土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何雨家

    近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红浸少年心”暑期“三下乡”志愿实践团队深入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载体,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基层沃土。

    团队创新宣讲走访模式,深入传播团结思想。在幸福社区会议室,志愿者杨莹玉巧妙结合水族、布依族等共居的实例及历史交往交融故事,将理论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的道理。

    队伍深入水乡巷陌,传递石榴籽精神。在水族大娘家的小院,队员们用刚学会的几句水族语问候,引得老人开怀大笑。大家围坐一起,队员们指着印有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图册,讲述“远亲不如近邻”的多民族社区互助故事,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悄然传递。

    实践团队搭建文化平台,讲述民族交融故事。队员们讲述了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赞歌: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在贵州榕江洪灾时千里驰援的义举;明代彝族女政治家奢香主持修建“龙场九驿”,促进各族交流的功绩;三都水族干部岑泽华、张婷带领党员突击队奋战封堵管涌、守护家园的担当。讲到动情处,台下几位老人眼角湿润,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感动相互交织。

    下乡设立文化体验专区,展示非遗匠作之美。漆扇制作台前,参与者需回答“水族端节一般在农历几月”等问题,才能参与绘制扇面;剪纸区域红纸翻飞,志愿者半蹲在孩子身旁,手把手引导剪裁熊猫窗花;书法体验区墨香萦绕,志愿者握着一位水族阿妈的手,耐心调整握笔姿势……这些沉浸式体验,让居民在指尖跃动中,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深厚底蕴。

    青春舞台点燃社区夜色,演绎团结新篇章。实践活动的尾声,“歌舞相融展风采,青春聚力促团结”主题文艺汇演在幸福社区篮球场点燃了夜晚的激情。开场街舞 《青春律动》 以充满爆发力的节奏瞬间引爆全场,小品 《天降馅饼》 由队员扮演的“骗子”操着蹩脚的当地方言行骗,夸张的表演和熟悉的方言俚语引得台下哄堂大笑,在轻松诙谐中巧妙传递了防诈知识。

    当《春暖花开》 《我们的明天》温暖人心的旋律响起,观众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闪光灯,汇成一片摇曳的星海,跟着旋律轻声哼唱,温情在夜空中流淌。手语舞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早已按捺不住的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欢呼着从四面八方涌上舞台,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自由地蹦跳、旋转,纯真的笑容成为整场活动最璀璨的定格。

    青年誓言扎根水乡沃土,共绘民族团结。此次“红浸少年心”团队的三都之行,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传播,更是一次青春的担当与宣誓。活动如春风化雨,激活了社区文化活力,促进了各民族深度交流与情感共鸣。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以青春智慧与热忱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澎湃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