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2版:聚焦
->
牛奶箱裁出“暖心名牌”
镇远暑期支教志愿者创意守护孩子午餐
牛奶箱裁出“暖心名牌”
![]() |
志愿者在给孩子们上课。 |
胡歆笛 本报记者 周睿
近日,黔东南州镇远县团委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小学开展暑期支教及成长夏令营活动。其中,两路口移民小学迎来了飞鸟支教队的14名志愿者,当地的58名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暑假生活。
“哇,我终于有自己的名牌啦!”二年级学生郭同学举着写有自己名字的“暖心名牌”,开心地蹦了起来。在镇远县两路口移民小学,像郭同学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留守未成年人,由爷爷奶奶照料。由于长辈文化程度有限,孩子们在领取午饭时常遇到名字辨认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支教老师们利用空牛奶箱裁剪成小纸板,用水彩笔认真写下每个孩子的名字,并用透明胶带精心包裹,制作成耐用又醒目的“暖心名牌”。
“这些名牌不仅能让孩子们快速准确地拿到午饭,也解决了我们因方言差异导致的沟通难题。”支教老师吴燕巧说。这一创新举措背后,是志愿者三个多小时的默默付出。她们笑称:“当时怕做不成功,还骗孩子们是在做教具呢!”
除了守护孩子们的午饭,飞鸟支教队还精心设计了党史学习教育、反家暴宣传、食品安全、垃圾分类、媒介素养等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同步守护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快乐和希望。
小小的“暖心名牌”,承载着支教志愿者对乡村儿童的深切关爱,也折射出黔东南州教育事业发展的温暖底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些青年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乡村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近年来,黔东南州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组织公益性教学活动、提升师资水平、优化学校管理等措施,推动全州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此次支教活动正是黔东南州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