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寨村的共富密码:
为有源头活水来
![]() |
黔域一方水厂生产线。 |
![]() |
任家寨村的八月瓜种植基地。 |
本报记者 岳端 实习生 谭亚桐 孙悦 邱颋钜
“500桶水送到石阡,抓紧装车!”
7月21日,校媒融合调研组在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看到,几辆厢式货车鱼贯驶入黔域一方水厂,工人马不停蹄地将刚刚生产出来的桶装水搬运上车。
“天气热了,要水的人也多了。”黔域一方水厂管理人员彭俊翻着手里的订单说:“最近是用水旺季,我们每天往思南、石阡运水,一天要跑上好几趟。”
谁能想到,这个靠水“发家致富”的山村,以前竟是个缺水村。
“任家寨村本身石漠化特别严重,以前村民自己用水都困难。”大沙坝乡副乡长、时任任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文锋告诉调研组师生,2016年,省地矿局地质勘探队到村里采集地质资料,钻探时无意中发现村庄下面竟藏着优质地下水。
何不“借水生财”? 任家寨村的命运如水流转了个弯。
2017年,任家寨村大胆尝试“村社合一”模式,建成黔域一方水厂并投入生产,探索出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 (风险共担)、社会共治、成果共享“六共”机制,全村村民参与分红,首年实现分红30万元,带动就业10余人,让“看得见”的集体经济变成了“摸得着”的共享红利。
“任家寨的山泉水锶含量远超矿泉水标准,很受消费者欢迎。”李文锋说,在首届石阡苔茶“泡茶好水”品茗鉴水大赛上,黔域一方山泉水在红茶、绿茶类评分结果均排第一。
如今,黔域一方的山泉水产品早已远销省内外。
“去年我们桶装水销售量是80余万桶,产值800余万元。现在一次性桶装水和瓶装水两条生产线也投入使用,接到的订单更多了。”任家寨村党支部书记鲁兰说。
彭俊就是任家寨村村民,水厂筹建时,他入股16万元。“年底分红的时候,村里那个热闹,人人都去分红大会上领钱,去年我就分到了4万多元。”
“现在我还在水厂上班,每个月工资8000元。”彭俊对现在的生活满意极了:“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有了成功的范本,任家寨村依托“六共”机制持续扩大产业版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发展八月瓜种植及深加工产业,昔日少有人问津的“山野果”,“摇身一变”成为任家寨增收“金疙瘩”。
“发现地下水的时候,任家寨村的集体经济还是零,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营收已经达到980多万元,分红就分了100多万元。”李文锋欣慰地说。
地下,泉水汩汩涌动,而任家寨村的共富之路,正流向更远的地方。
指导老师:乔姗姗 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