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2版:聚焦 -> 小红薯释放大能量 周寨村变身“亿元村”

小红薯释放大能量 周寨村变身“亿元村”

2025年07月29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工人在给红薯粉称重。

“陈薯”酸辣粉产品。

    本报记者 岳端 实习生 刘雅雯 谭亚桐

    清晨,薄雾未散,阳光已穿过云层,落在铜仁市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的红薯基地。

    村民弯腰收割红薯藤,泥土沾满指尖。7月22日,校媒融合调研组来到周寨村,一进村口,就看到“陈薯”红薯粉厂上醒目的“小红薯大产业”六个字。

    谁能想到,这座曾深陷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年销售额超7亿元的“亿元村”。

    周寨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8年,思南县委组织部投入100万元扶贫资金,在周寨村建起红薯粉厂。却因销路受阻,产品堆积,厂房和设备闲置,成了村民口中的“烂摊子”。

    转折发生在2019年底。在外经营混凝土生意的周寨村人张诚揣着4500万元资金与团队返乡,接手老厂,创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厂房,升级设备,瞄准酸辣粉细分市场。

    如今,车间里流水线高速运转,红薯淀粉经搅拌、成型、烘干,化作晶莹粉皮,再配上本地黄牛、葱姜蒜等料包,装箱启程。

    思南县委组织部选派周寨村第一书记胡昊迪介绍,“陈薯”红薯粉在抖音平台酸辣粉系列销售额常年稳居前三,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到600万张订单,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借侨联渠道远销海外。

    “600多亩,一亩净赚千余元,一年能赚60多万元。”种植大户王永海满脸笑意,昔日贫困户,如今成了“红薯大王”。“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可以挣这么多钱。”

    周寨村以“强村富民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群众”模式,让撂荒地重获新生,并带动村民种植红薯,公司统一收购,稳赚不赔。销量节节升高,红薯供不应求,现在佳里佳公司已辐射带动全县乃至全市红薯种植。

    小小红薯释放出大大能量:淀粉做粉,红薯藤与红薯渣喂牛,牛肉制作成调料包,形成循环产业网。以红薯为主导产业,村里发展出红薯酒厂、饲料加工厂、肉牛养殖场、强村富民超市等产业集群。胡昊迪笑称,红薯被“吃干榨尽”。

    红薯粉厂包装车间里,周寨村村民、红薯粉厂工人周德香手上飞快。“月薪4000多元,包吃住还有五险一金,还能在家照看父母,比在外面打工强。”周德香说,现在儿子也跟她一起到厂里上班。像周德香这样的返乡务工、农民变工人的还有不少,目前,红薯粉厂已带动周寨村300余人就业。

    福利看得见,为全村村民代缴农村合作医疗,给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发放教育补贴,年轻人返乡种植“双高”红薯发放产业奖励……“医保不用掏,养老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甜。”周德香笑得合不拢嘴。

    村委会墙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称号熠熠生辉。土坯房变楼房,幸福食堂迎来研学团,人声鼎沸……如今,周寨村人均年收入高达2.8万元。

    夕阳下,酸辣粉生产线仍在运转,直播间里主播热情带货。深山红薯粉,撑起周寨村的致富梦,写下“一业兴、百业旺”的振兴篇章。正如村民所言:“红薯藤爬得再高,根仍扎在这片土地,日子定会越来越红火。”

    指导老师:秦杰  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