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贵州电商职院党委书记罗松华:

以“小工坊”撬动“大市场”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任伟

    7月26日,“贵匠工坊”职业教育联盟在贵安新区揭牌成立。作为首轮轮值理事长单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如何交出职教出海“成绩单”? 又将怎样推动联盟行稳致远? 记者就此专访了该院党委书记罗松华。

    记者:在贵州“职教出海”大背景下,学院的总体思路是如何确立的? 这一思路背后有哪些考量?

    罗松华:贵州“职教出海”必须打造自有品牌,这是提升贵州职教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抓手。我院聚焦跨境电商这一“小切口”,率先在泰国落地“贵匠工坊”,为全省职教携手出海探路先行、打造标杆。同时紧扣“新双高”建设要求,通过国际化办学推动学院在教学质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多维度实现全方位升级。

    记者:围绕这一思路,学院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 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罗松华:近年来,我院联合泰国博仁大学、贵州黔越优品跨境电商进出口公司,以“校-企-校”紧密协作模式,历经8个月建设与实体化运行,构建起“一坊一院一中心”的发展布局:“一坊”即“贵匠工坊”,作为国际交流统一平台;“一院”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承担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与教学实践;“一中心”即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中国标准本土化改造与创新议题研究。

    目前,已建成200㎡的固定教学空间,配套可移动直播舱、多语种云端平台组成的电商直播中心,开发双语课程9门,研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项;成功举办“中泰跨境电商培训班”2期,培训150人次;学生实践项目营收400万泰铢,正安吉他、国内箱包、拖鞋及泰国特色文旅产品通过该平台进入双方市场。项目获得泰国中华总商会、泰国贵州商会等高度认可,泰国中华总商会已将“大老板”培训班委托我院实施,真正实现以职教“小工坊”撬动双边“大市场”。

    记者:从初步探索到形成格局,学院职教出海进程中有哪些关键节点?

    罗松华:去年以来,我院国际化办学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2月,由我院率先倡导发起的首个“贵匠工坊”与“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在泰国博仁大学挂牌成立。“贵匠工坊”旨在分享中国优秀职业教育成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致力于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熟悉中国产品的本土化跨境电商人才。

    2025年6月,我院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揭牌成立了“贵匠工坊”“中马文旅创意产业学院”,落实校内教学实训场地。项目依托我院文旅创意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优势,通过多语言课程平台、虚拟仿真系统,实现人才培养“零时差”,文化交融“零壁垒”,资源适配“零距离”,推动贵州非遗、多彩文化与马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鉴交融。当月,学院还携手海之晨人工智能 (越南) 有限公司,与北宁机电与基建大专学院达成合作,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推进本土化技能人才培养;联合越南ABC公司探索越南电商人才联合培育路径,将中国电商领域成熟标准与课程体系本土化改造,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中资企业发展与越南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记者:此次成为联盟首轮轮值理事长单位,学院将如何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联盟及贵州职教出海进一步发展?

    罗松华:我院将在联盟框架下,聚焦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职教出海”走深走实:

    一是涵养“多彩人文”的交融之“贵”。开发“赛、展、会”等国际交流产品,推动“卖产品”向“卖生活方式”升级,让贵银苗绣、贵州茶叶、贵州酸汤等文旅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走出去”,把“贵匠工坊”建设成为多彩贵州联通东盟的“人文之桥”。

    二是涵养“精益求精”的匠心之“贵”。打造“师资培训+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教育综合体,推进中国优质标准与资源融入本土化落地,共享共建国际合作成果,把“贵匠工坊”建设成为跨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办学高地”。

    三是涵养“数字赋能”的创新之“贵”。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开发多语种在线课程,推进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与“云端实训基地”,实现“数字为媒、职教为体、国际为向”,将“贵匠工坊”打造成贵州职教“新名片”。

    四是涵养“产教融合”的协同之“贵”。整合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与院校教育资源,企业提供技术标准与岗位需求,院校输出人才与研发能力,形成“教学—生产—创新”闭环,推行“双导师制”与项目化教学,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把“贵匠工坊”建成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