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声响彻峡谷!
南江漂流多元玩法燃爆盛夏
![]() |
游客在南江大峡谷景区体验漂流项目。 (南江大峡谷景区供图) |
![]() |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校媒融合调研组。 |
本报记者 尚宇杰 实习生 黄红燕 龙开凤 余会菊 杨青春 谭罗慧
7月17日,由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师生团队联合贵州日报组成的校媒融合调研组,走进开阳县南江大峡谷景区,围绕“漂流旅游项目的市场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深入调研见证漂流经济如何联动多元业态,为地方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江大峡谷凭借其核心漂流项目及多元玩法,在这个盛夏持续引爆市场热度。
“胆小的紧紧抓住扶手,胆大的高举双手冲浪!”高山峡谷间,碧波激荡,游客乘艇搏击激流,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与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成为景区最具感染力的夏日标识。
南江大峡谷以壮丽的喀斯特峡谷地貌与瀑布群闻名。“漂流是景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景区总经理林文强表示,每年5月至10月运营期,景区人气爆棚。
该景区创新打造的“双模式漂流”,差异化产品实现“一河两玩”,并辅以互动节点与生态景观提升体验感。4.5公里“休闲漂”水流平缓,串联水落亭台等景点,配备护漂员全程陪护;7公里“激情漂”,穿越险滩,最大落差达6米。
调研组在对游客进行问卷与访谈时发现,游客来源日益广泛,云南、广东、宁夏、重庆等地游客占比较高。受访者普遍认为,“激情漂”是景区的最大亮点,水流湍急、落差明显,极具挑战性,深受年轻群体青睐;而“休闲漂”则更适合亲子家庭和银发群体,安全舒适、风光宜人,获得广泛好评。
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延续活力,南江大峡谷于今年创新推出“三人漂流艇”精准切入亲子市场,同时构建起集漂流、玻璃吊桥、水滑道、高空索降、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复合文旅体系,满足全龄化、沉浸式需求。
暑期客流高峰下,安全保障被置于首位。为此,景区实施三大升级举措:组建25名持证安全员队伍,执行“定点值守+随船护航”双轨机制;投入5G智能监控系统构建水陆立体防护网;建立动态流量监测与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抖音、美团等平台强化推广,南江大峡谷持续扩大品牌辐射力,凭借资源与创新优势,景区已揽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贵州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贵州省城镇体旅示范基地”“中小学生研学与劳动教育基地”“贵州省生态体育公园”等多项荣誉。
与此同时,南江大峡谷以漂流为核心,通过产业链延伸撬动区域协同发展——新增安全员、船员等岗位,并吸纳村民参与商品销售与餐饮经营,以此直接带动就业;同时沿线住宿、交通、娱乐同步兴起,“游购娱食住行”全链条消费生态已然成型。
“未来,我们将融入民族文化体验,打造网红打卡点、水上舞台等项目,进一步拓展漂流旅游新生态的内涵与吸引力。”林文强透露。
此次调研是贵州校媒融合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调研团队将深入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等地进行调研,与游客及运营方进行深度交流,基于数据与专业分析,提出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的发展建议,深入挖掘贵州旅游打造“漂流”新名片的鲜活故事。
指导老师:王婵娟 张晶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