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遵义师院打造“3+4+N”心理育人新样板

为大学生注入强劲心理动力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何雨家 特约通讯员 宋娇

    近年来,遵义师范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融入学校“三全育人”战略布局,着力构建“3+4+N”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体系,形成以中心为核心、寝室为阵地、课堂为主渠道,涵盖认知、情绪、行为、适应四大主题,贯穿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全流程心理育人机制。三年来,中心共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近300场,年均覆盖学生近2万人次,用丰富多元的心理活动润心赋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强劲心理动力。

    多维联动夯实育人阵地,构建“三位一体”育心格局

    为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中心依托三个关键育人阵地展开工作,中心主阵地、寝室主平台、课堂主渠道,打造从心理咨询室到学生宿舍再到课堂教学的全流程团辅闭环。

    中心主阵地不断优化师资结构,组建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和朋辈心理志愿者组成的团队,精准调研学生心理热点需求,每周定期在中心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辅导活动,覆盖广、效果实。寝室平台则充分借力“红青”之家“一站式”学生社区,依托第二课堂发布,结合朋辈带动机制,将心理辅导送进学生生活场景。课堂方面,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中嵌入“16+8+8”教学模式,确保每位学生在课程周期内至少参与两次团体辅导,提升心理素养,促进深度认知与成长。

    科学设定“四大主题”,全方位涵养积极心理品质

    中心围绕认知、情绪、行为、适应四大核心主题,设计开发了30余个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项目,形成“知情意行”四维一体心理育人结构,帮助学生在参与式活动中实现自我成长。

    在认知层面,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增强自我认知与价值感;在情绪层面,帮助学生识别与管理情绪,增强心理韧性;在行为层面,通过训练良好行为习惯与压力应对能力,助力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在适应层面,聚焦学业与生活环境转变带来的心理波动,开展心理适应训练,帮助学生化解成长烦恼。主题活动既贴合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吸引力,获得学生普遍好评。

    分阶段开展“N项活动”,实现心理育人全过程覆盖

    遵义师范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根据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轨迹,将心理发展划分为适应准备、稳定发展和走向成熟三个阶段,分别设置针对性的团辅活动内容,打造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成长支持体系。

    在新生阶段,注重自我探索、学习适应等主题,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大学生活;在中期阶段,围绕人际关系、压力调适、职业规划等内容,强化学生社会适应与目标管理能力;在临近毕业阶段,则聚焦就业心理辅导,疏导职业焦虑情绪,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三年来,该中心依托“3+4+N”团辅体系,不仅形成了以中心为核心、部门协同参与的“全员育心”格局,也探索出一条心理服务“全景化、全流程、全覆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新、走心、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