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县域旅游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色经济

县域旅游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胡卫华 谭佳 黄灿

    县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城乡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我国县域GDP占全国近四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达46%,旅游、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县域城镇化率从44.5%提升至50%。

    县域旅游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主战场,贵州要凭借独特的自然生态与多元民族文化优势,守正创新,实现从“景点观光”到“全域体验”、从“流量经济”到“品质内核”的转型升级。

    一、在发展重心上,将镇村下沉式特色旅游作为发力点

    (一) 发展消费新业态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提出,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自驾游等精品线路,吸引市民下乡消费。如贵州发布“多彩山居·醉美心宿”民宿公共品牌,推动民宿在县域旅游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民宿装修、服务和活动中。目前全省民宿经营主体达一万余家,形成黄果树、西江苗寨、青岩古镇、万峰林、梵净山等民宿集群,推出极具特色的贵州民宿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 建设高颜值镇村

    突出贵州山地特色,改造提升旧民居、古村落,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辨识度高的网红打卡点。应支持小规模投资建设、小众化产品,打造高颜值与生活美学浸润的新消费场景,让“小城小镇”因为“小而精”“小而美”更具吸引力。

    二、在产业提升上,将农文旅融合和三产联动作为基本点

    农文旅融合是县域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县域旅游的重要抓手。纵向深耕农文旅融合延伸发展,横向产业链资源耦合推动全域发力,不断探索因地制宜的旅游发展路径。一二三产联动是县域经济的活力源泉。坚持县域统筹、镇村联动,构建包括旅游在内的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打造“贵系列”品牌。积极推进粮食、蔬菜、茶叶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融入旅游元素,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更多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联动KOL、短视频等时下流行的传播方式,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如创新策划“当一天庄主”“做一天茶农”等主题体验活动。通过旅游达人游记分享,推动旅游营销互动化、带货化,特别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以贵州村BA、村超等为代表的体育赛事,促进“农文旅体商”协同发展。

    三、在文化传承上,将民族文化创新宣传推广作为出发点

    (一) 传统民俗推陈出新

    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民俗、非遗焕发新活力,贵州提出“四大文化工程”,特别在县域文化传承中,要抓住民俗和美食这两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点。建议结合地方标志性的文化休闲生活空间,将其开发为“贵州民俗体验官”沉浸式旅游产品,以深度体验本地人生活的乐趣。

    (二) 创新推广本土美食

    美食是驱动全新旅游格局的重要推手,如长桌宴、酸汤鱼等是贵州餐饮文化的“名片”。建议融入外地游客习惯,在口味、样式、场景等方面加以改良创新。让贵州每个县域都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小吃,在社交媒体的带动下,要开发更兼具味道和颜值的美食征服游客味蕾。

    四、在参与机制上,将全社会多向互动共创作为共情点

    (一) 汇聚县域旅游发展合力

    需搭好立交桥、打出组合拳,发动全社会参与,科学统筹省级纵向支持、市际横向帮扶、市域内协作、驻镇帮镇扶村等,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县域发展倾斜。要推动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开展更深入更有成效的合作联动。细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优势,发动各领域专家和智库机构提供决策咨询,引导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身县镇村建设。

    (二) 开展联动式、结对式帮扶强化东西部协作,打好“亲情牌”“优惠牌”,继续用好贵州对广东游客的优惠政策。鼓励贵州与广东的专业镇联动发展,分类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镇村。

    (作者胡卫华系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作者谭佳系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作者黄灿系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