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流动到联合教研,兴仁市探索高中联盟办学
让每一所学校成为优质教育发生地
![]() |
兴仁一中运动会。 |
![]() |
兴仁民中体育活动。 |
本报记者 潘国虎
晨光熹微,几辆汽车缓缓驶入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校园,车上走下来一群带着教案的教师,这是兴仁市近年来探索高中联盟办学,三所县直高中开展联盟教研改革的缩影之一。
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伊始,一场关乎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改革正在兴仁市悄然推进,由兴仁市第一中学、兴仁市凤凰中学和兴仁市民族中学三校整合构建的高中教育联盟,开启了县域高中“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破冰之旅,将“共享”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这场以“共享”为抓手的教育供给侧改革,试图打破县域高中“孤岛式”发展的困境,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县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1 破茧:县域高中发展的困局与突围
“过去我们学校的优质师资流失率较高,学校办学前景堪忧,很多家长在孩子不能录取兴仁一中的前提下,宁愿送孩子到州内其他民办高中也不看好兴仁民中,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民中就读半年或者一年后就设法把孩子转到了其他学校。”民族中学校长张志云回忆起联盟成立前的困境仍心绪难平。这份焦虑背后,折射出中国县域高中的普遍困境:优质师资向城区集中、校际差距拉大、县域教育生态失衡。
在兴仁市,三所普通高中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兴仁一中,2021年高考兴仁一中一本上线率24.23%,凤凰中学一本上线率4.48%,兴仁民中一本上线率0.69%。
“三所学校相距不足10公里,但教师流动几乎为零。”兴仁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国忠坦言,伴随着新高考改革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强县中要求的推动落实,兴仁市高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兴仁市第一中学办学条件逐渐改善、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学校声誉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凤凰中学、民族中学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质量提升乏力的困境。此外,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这一现状,兴仁市教育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推行高中联盟办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基于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理解和迫切需求,兴仁一中作为县域高中学校的佼佼者,理当担起牵头重任,联合兴仁民中、凤凰中学等,共同成立了兴仁市普通高中教育联盟,为强县中工作开启新路径的探索。
“我们成立高中联盟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每一所学校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成长。”兴仁一中校长卢玉斌在接受采访时的话语,道出了兴仁市高中联盟办学的核心目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打破校际壁垒,推动兴仁市高中教育的整体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2 重构:教师流动的制度创新
翻开联盟工作方案,教师交流登记表上14名首批流动教师的轨迹清晰可见。从兴仁一中的省级骨干教师徐举跨校执教凤凰中学,到民族中学的青年教师吕娟反向交流至一中,这种“双向流动”打破了传统支教帮扶的单向性。“我的编制保留在原校,但每周有三天在联盟校授课。”兴仁一中政治老师潘靓琳表示,这种“带着编制流动”的模式消除了后顾之忧。
在资源共享方面,联盟采取了联合排课、教师交流、设施共享等多种方式。各联盟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上报欠缺和富余的学科教师情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教师交流任教。这种排课方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还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
同时,兴仁一中作为牵头学校,定期选派优质教师到联盟学校开展教学示范、讲座等活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其他学校的教师。此外,联盟学校之间还开展了教师互访、观摩学习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联合教研是兴仁市高中联盟办学的另一大亮点。通过联合教研,各成员学校之间实现了教学理念的碰撞、教学方法的交流和教学成果的共享。每学期,联盟都会抽派省、州、市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到联盟学校举办讲座或上示范课,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激发了其他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除了名师引领外,联盟还开展了校际传帮带、联合教研、教学技能评比和同课异构研讨等活动,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同时,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我们现在不是三所学校,而是一个教育共同体。”凤凰中学校长刘忠阜说道,过去是一校一品,现在是美美与共。
3 蝶变:从独奏到交响
过去各校严防死守的“教学秘籍”,如今成为联盟共享资源。
当兴仁一中公开十年高考压轴题题库时,凤凰中学随即回馈自己的“秘诀”,这种打破藩篱的信任,源于跨校授课、带徒传艺等行为量化为学校的发展资本。正如兴仁一中教师李亚所言:“我们不再为某所学校‘守城’,而是为整个兴仁教育‘拓荒’。”这种身份认知的转变,标志着教师从“单位人”向“教育人”的深刻蜕变。
这种变革也正在重塑区域教育生态。2025年高考,兴仁市本科上线率达77.22%,与2024年相比提升2.38个百分点,与2023年相比提升19.92个百分点。特控上线率30.19%,与2024年相比提升2.93个百分点。兴仁一中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98.66%,与2024年相比持续发展良好,与2023年相比提升15.78个百分点;凤凰中学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96.91%,与2024年相比提升13.89个百分点,与2023年相比提升43.44个百分点;兴仁民中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60.79%,与2024年相比提升20.45个百分点,与2023年相比提升40.39个百分点。校际间形成了你追我赶、持续健康竞争的良好势头,差距越来越小。
数字背后,是教育生态的深刻嬗变:在凤凰中学、兴仁民中过去“招不满”的困境已成历史。2023年秋季招生,学校首次出现“择校生”现象。更值得玩味的是,家长择校咨询中关于“哪个学校更好”的提问锐减,取而代之的是“孩子适合哪种教学模式”。“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我们不再需要孟母三迁。”家长代表张女士的话,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注脚。
尽管兴仁市高中联盟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交流教师在不同学校间流动时,需要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在联合排课和资源共享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各方利益,是联盟办学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联合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何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如何持续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也是联盟办学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教育联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产生‘核聚变’效应,不仅是缩小校际差距,更要打造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系统,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优质教育的发生地。”黄国忠表示,站在改革三周年的节点回望,兴仁教育联盟已显现出超出预期的辐射效应,正朝着更好、更优、更全的方向深化发展。
这场改革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却以持续的制度创新静水深流。当教师流动成为常态而非运动,当教研协同化作本能而非任务,当学校竞争升华为教育共生,县域教育便找到了破解困局的关键密钥。正如黄国忠所说的那样:“教育本没有围墙,当我们推开窗,看见的就是整个兴仁的春天。”
当晨曦再次照亮乌蒙山巅,兴仁市高中联盟的改革故事仍在续写。这场始于教育均衡的探索,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照亮着兴仁学子的未来之路,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当改革直面深层矛盾,均衡与优质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