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终身学习变革新篇
学习赋能
数字化赋能谱写学习型社会建设
与终身学习变革新篇
骆雪娇 姜仕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教育发展锚定了方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政策遵循,为国家创新发展与竞争力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夯实数字基座,建设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与数字资源集成应用中心将为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构筑坚实的数字基石,助力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秉持应用导向、治理为基的原则,全面推进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一是整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与各级地方平台,实现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打造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二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平台升级,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智能助手和新型交互环境,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历史和兴趣偏好,精准推送学习资源。三是构建数字资源集成应用中心,汇聚海量、多类型、多模态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智能化应用工具,打造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一流课程超市。四是探索“人工智能+”资源建设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提高资源的专业化、精品化和体系化水平,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完善制度保障,建设终身学习制度与创新学制学位体系。不断完善终身学习制度,创新学制学位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是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二是加快学分银行的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学分银行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正在加速建设。国家层面已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和信息化平台,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个人学习账号,记录和存储学习成果。通过学分银行,学习者可以在不同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进行积累和转换。三是推进学习成果认证,学习成果认证是终身学习制度的核心。国家正在完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确保各类学习成果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进行认证和转换。这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以及中职高职贯通、各类高等学历教育互通。四是创新学制学位体系,依托学分银行平台,建立灵活的学分认定和学历学位授予机制,探索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学制学位新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获得学历学位的机会。
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资源供给与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服务水平,优化资源供给,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一是优化资源供给,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汇聚、开放共享和更新迭代,汇聚海量、多类型、多模态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化资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整合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建立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资源服务和相关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质量。二是构建多元参与的资源供给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教育应用商店。拓展资源输出渠道,丰富多屏融合的教育教学服务应用场景,满足学习者在不同设备上的学习需求。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规模沉淀数据价值,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图谱和师生动态数字画像建设,实现基于图谱的资源个性化推送和学习路径规划,支持师生差异化教学和学习。四是提升平台个性化服务能力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平台升级,打造平台智能助手和新型交互环境,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
促进多方协同,强化部门协作、推进校企合作、引导社会参与。构建学习型社会需强化部门合作、校企联合和社会参与,以促进教育数字化和全民终身学习。一是明确各部门在建设中的角色,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教育和科技部门应加强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共享科研成果,加速技术应用。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定期举行联席会议,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并通过政策和资源共享促进合作。二是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教育数字化,提供技术与资源共享,助力学校数字化提升。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支持,通过实习、实训、联合培养等手段,共同培育数字化人才。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合作协议、联合实验室、联合项目等深化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就业机会,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鼓励社区组织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提升居民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全民学习意识。利用媒体和网络等手段,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助力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育评价、提升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育评价、提升教师素养,可以有效助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一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辅导。利用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AR) 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结合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二是优化教育评价,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制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通过智能诊断工具,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利用智能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评估,提供详细的课堂分析报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三是提升教师素养,落实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建设国家平台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栏,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和培训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创新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应用,通过线上工作室,名师名校长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开展线上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全面评估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找出短板和不足。并根据测评结果,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骆雪娇系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室编辑室主任、副教授;作者姜仕贵系中共黔西南州委政策研究室《黔西南工作》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