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第五中学宋燕
学生眼里心里的“宝”
![]() |
![]() |
宋燕和学生们在一起。 |
本报记者 侯帮虎 特约通讯员 郭府祥 尚任
“老师与学生的快乐很简单,一个彼此的玩笑就可以带来快乐!”
宋燕说,这句发朋友圈的话语是孩子们给她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外号“小宝”后得出的结论。孩子们觉得她是他们眼里心里的宝,并希望她永远年轻。
宋燕,六枝特区第五中学八年级 (3) 班班主任。从事班主任工作13年来,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不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更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13年的工作实践,宋燕总结出班主任工作的三个关键点:一是经营好师生关系,二是挖掘出学生潜能,三是处理好特殊事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向经营。这不仅仅是嘴上说,更需要内心的共鸣和契合,还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彼此的喜怒哀乐,愿意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宋燕每接一个新生班,在登记学生家庭信息时,都会格外注意:如果孩子提供的信息中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的、只有爷爷奶奶的,或者户口本登记的户主是哥哥姐姐或者叔伯的,她就会打电话了解家庭情况,平时孩子都和谁在一起。同时表达在学校时老师会多关注孩子、帮助孩子等等。周五学生放假回家,她会主动给家长打个电话,问问那些离家远的住校生到家了没有。
给生病的学生带一份可口的早餐,给例假期肚子疼的小女生冲一杯红糖水;在某个孩子生日当天给他发一个生日祝福,课堂上带着大家齐唱一首生日歌;孩子情绪低落时给他一个拥抱;天气变化时在班级群里发一个添衣提示……这些都是宋燕的日常工作。
与此同时,她还在办公室里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一些常用的小工具:针线、药物、红糖、葡萄糖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何有效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呢?宋燕从找优点、树信心、搭平台三个方面着手。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后,教师还需要帮助其树立信心。
班上转来一个男孩小泽,每天耸着肩、低着头,宋燕找他说话时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即使看了也总会用一些小动作去掩饰自己的紧张,说话的声音也很小。事前和他妈妈沟通的时候就了解到,从小,孩子无论做什么得到的都是爸爸的否定,受父子关系的影响,孩子长期都有些不自信。
为帮助小泽树立信心,宋燕推荐小泽和另外三个同学一起去参加学校广播站播音员的选拔,就是想让小泽知道其他人能做的,他也可以做。
小泽一行四人去参加选拔,四个同学一起被选上了。而且广播站的老师说,四人中小泽的普通话是最标准的,准备将下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交给他。
宋燕给小泽的妈妈打 了 电话:“孩子回家后,赶快表扬,使劲夸。”
待到国旗下讲话时,开始时,小泽声音还略小,有一点发抖,但不一会儿就进入状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他演讲完时,台下响起“隆隆”掌声。
宋燕明白,这样的孩子是很渴望得到一个表现自己机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帮助。
在师生关系日益紧密、和谐融洽的氛围下,宋燕与孩子们共同筑就了一个充满信任与理解的温馨环境。这份深厚的情感基础,不仅让师生能畅所欲言、相互支持,更赋予在面对特殊事件时,去倾听、去理解、去解决的力量。
挥汗于三尺讲台,宋燕是良师也是益友。用心做事,传道解惑;用情育人,润物无声。春华秋实,她主持完成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
课题《基于优学派智慧学习系统在常态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研究》,并荣获课题研究成果奖。还先后荣获区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以真诚的关爱构建深厚师生情谊,成为学生心中温暖的依靠;用细腻的观察发掘个体潜能,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搭建舞台。宋燕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在日复一日的点滴付出中,她点亮了学生的未来,也收获了身为人师的丰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