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文学探讨

浅谈文学的文化意义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宗勇

    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是人与符号与文化的统一体。那么,文学的文化意义就必然以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另外,文学的文化意义不但表现在对人文关怀的层面上,还表现在对文学的自身理解层面上。任何文学作品,无论他如何拒绝或忽视其社会文化,但总是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

    一、文学的人文关怀

    (一) 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文学若能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那么就有了文化意义。小说 《第二次握手》是一部揭示几个科学家命运的小说作品中有三个主要人物:苏冠兰、叶玉菡和丁洁琼。苏冠兰和叶玉菡已经由苏的父亲为他们订了婚。但苏冠兰与丁洁琼在海湾的一次救助中相识相爱,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再加上苏父的作梗,终使两位有情人分离。他们异国相守,解放后不通信息,苏、叶结婚多年后,丁洁琼满怀爱情的希望归来,三人留下一个解不开的人生之结。这部作品是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以几位科学家的命运冲突为框架,在没有爱情,全社会都在践踏知识分子,不关心人,只关心阶级斗争的英雄主义异化期中,作品赢得了大量的读者。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文学的真正生命在于表现人性,揭示人物的命运。小说中三人留下的不解之结,可以说是当时的文化悲剧。文学作品也毫不掩饰地揭示了这种反人性的性质,于是具有了文化意义。

    (二)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人生感悟的优秀作品,关于乡情、友情和爱情的优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艺术的探索过人的生存意义。陆机把人生的感悟上升到哲理来思索:“川阅水已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是何人之能故? 野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作为人却是永恒的。从而理性的感悟人生,感悟生命诚可贵,激发人们向上的生活情怀,意义重大。

    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乡情情节,更是不胜枚举。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是在胜迹中引起对故乡的怀念,是望故乡而不可见,乡情与辽阔的江水其迷茫的乡愁。他得出的答案是:乡愁是宽广而迷茫的江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痛的感觉。

    关于友情,历史上比较感人的是顾贞观以吴北骞的友谊。顺治十四年吴北骞被诬牵连进科场舞弊案,流放宁古塔。顾贞观为援救北骞,求助于纳兰性德,性德告诉他需十年之后。贞观于是为他作《金缕曲》。交谊之厚,思念之深,救援之切,纯为血泪之情,一并注入此曲中,遂成千古至真至诚之绝唱。性德见此词,为之感动不已,泣下数行,誓为之援救,谓不玉成此举者非人。北骞终于获赦生还。此词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要在于情谊之真深。

    (三) 憧憬人类的未来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人每天都怀着对未来的希望生活着。文学诗意的表现了人的愿望、理想。展现了充满人性的未来而获得了文化意义。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展现的茅屋,足见生活之贫寒,是不幸之一。更其不幸的是,漏屋偏遭连夜雨,茅屋被秋风毁于一旦。“至今丧乱少睡眠”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生活贫寒,而是担忧国家的命运。久而久之,终于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希望天下所有贫寒的人都“风雨不动安如山”,只要这个美好的愿望理想能实现,那么就算是“无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诗之所以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憧憬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引导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于是具有了历史的穿透力。

    二、文学自身的理解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它广阔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无论他如何拒绝或忽视其社会文化,但总是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这种社会文化具有大量的文化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认识文学的文化意义。

    总之,全面认识文学的文化意义,主要是正确解读文学的人文关怀层面。其次,必须把对文学自身的理解紧密联系起来。因为任何文学作品在诞生之前,都是以其相关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为广阔背景。

    (作者单位:盘州市丹霞镇水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