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四中老师黄武
做永远的点灯人
![]() |
![]() |
本报记者 郝梦
在黔南州惠水县第四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始终以敬业之心投身教学,以热爱之情陪伴学生,以钻研之志不断精进,在点滴耕耘中践行教育初心。他是清晨教学楼里亮起的第一盏明灯,也是夜深校园中最后离开的背影。他就是黄武老师——一位扎根教育沃土、守望初心、默默前行的耕耘者。
他是不知疲倦的“守望者”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洒满校园,他已站在教室门口,用温暖笑容迎接学生的到来;夜深人静,学生归寝之后,他仍伏案批改作业、备课写案。无论酷暑严寒,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校为家、以生为本,用一颗赤诚之心丈量教育的温度。
他是教学上的“攀登者”,始终坚持“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的信念,孜孜以求、不懈钻研。他深研课程标准,探索教学新法,不断打磨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在语文技能、班主任技能、现场导学案编写、作业设计等县级和州级比赛中屡获佳绩,每一张荣誉证书,都是他用匠心筑梦、用坚守铸魂的真实写照。
他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在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班主任技能大赛和学科技能大赛时,他从选题策划到教学思路构建,从教学设计到PPT制作,从课堂展示到答辩技巧,从过度语衔接到课堂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耐心指导、精心打磨。在他的悉心帮助下,一批青年教师在县级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仅收获了成长的荣誉,更在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步成长为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他还是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他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敏锐地捕捉每个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才能。无论是朗诵、演讲,还是作文、书法、手抄报创作等比赛,他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量身定制辅导计划。从选材立意到语言雕琢,从舞台表现到心理调适,他全方位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每一个获奖的学生,都是他用耐心与智慧浇灌出的花朵;每一次成长的蜕变,都见证着他默默付出的辛勤汗水。
他是学生的“心灵导师”
作为有着十八年班主任经验的“老班”,他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润泽、人格的塑造。他所带班级曾连续两年荣获黔南州教育局颁发的“先进班集体”称号。长期的实践与反思中,他逐步构建起“学习榜样、学会感恩、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在细水长流中浸润学生心灵,在点滴关怀中塑造阳光人格。
课余时,他常与学生促膝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与烦恼,用温暖的语言和坚定的陪伴为他们撑起精神的晴空;周末,他也常通过电话、微信与家长沟通,引导家校共育、协同发力。他始终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育人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感恩父母、尊重师长、关爱他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而有力的陪伴中,健康、自信地成长。
他亦是推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铺路人”。作为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他深知团队协作与教育共建的重要性。面对经费紧张等现实困难,他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多次组织工作室成员走进惠水县摆金中学、雅水中学、岗度中学、摆榜中学、好花红中学等乡镇学校,开展送教送培和教学研讨。
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有理想、有干劲、有担当、有创新意识的班主任队伍逐渐成长起来,为惠水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白,黄武老师始终以一颗初心深耕教育热土,用三尺讲台书写春秋、以一支粉笔点亮希望。那些深夜备课的身影、下乡送教的足迹、学生获奖的灿烂笑脸,共同绘就了一幅新征程追梦路上教师育人的动人画卷。
正如他所说:“在教育的道路上,我愿做永远的点灯人,照亮更多孩子走向星辰大海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