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邝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将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最大化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一、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20版) 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着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任务。
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塑造和品德培养的重要人生阶段,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想和意识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教师肩负立德树人、为党为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还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过分关注知识传授和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即使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仍存在思程元素挖掘不够,很难形成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聚合”。教师应思考如何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其政治素养。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逐步进入各级各类教学当中。将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三者有效地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加快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学分与课时减少,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大的挑战,把大学英语读写和视听说结合起来展开教学是发展的大趋势,也更加科学。在教学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中,以“主题”为单元,以问题为导向,把读写和试听说教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展开教学,将思政教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平台方面,教师借助QQ群,微信或超星学习通发布线上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与单元主题内容相关的视频作为补充学习资源。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了解文章内容,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思考相关的问题,完成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互动,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对学生采取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方面,首先大学外语教师应有正确的课程思政意识,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同时不断提高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和研究能力。通过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有效挖掘教材或教学素材的课程思政元素,将之巧妙、合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外语演讲、报告、微戏剧等课堂展示,推动学生主动性、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课外实践方面,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延伸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提升。依托外研社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阅读、写作等大赛,外教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词达人”比赛等重大赛事,教师每年在校内开展英语主体实践活动,例如:举办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中国传统文化微视频制作比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的思政育人目标。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 课前线上平台的自主学习环节
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分小组讨论相关话题,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准备。课程总体教学设计理念是把读写和视听说教材相同主题的单元整合起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了解单元主题内容,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及相关表达。教师通过挖掘教学材料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二) 线上学习平台单元测试环节
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综合读写和听说的知识点和语言技能,教师设计单元测试内容,每单元进行一次测试,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测试发布在学习平台由学生课前完成,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教师集中在课堂进行精讲和讨论。
(三) 课堂主题讨论环节
针对课文导入部分和视频相关的话题,学生课前思考并进行在线讨论。教师通过与学生在线互动,收集问题。进入课堂教学的讨论环节,教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按5-6人分组,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打分环节应给与适当加分。
(四) 课程成果展示环节
在课堂主题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先分组进行小组展示,选出每一组的小组发言人,再进行全班展示。小组成员之间的展示规定每位成员发言至少2-3分钟,展示结束后由其他成员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在完成小组评价之后,每组选出一位最优秀的学生代表整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进入课堂学习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制作PPT或者Word的形式将要展示的内容呈现出来。小组发言人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对其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表现优异的地方,教师应给与表扬和肯定,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小组发言人获得的打分最终成为这个小组每位成员的分数,以此激发学生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要为团队出力,避免个别学生躺平的现象。
(五) 课后评价和反思环节
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的掌控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提升后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每个单元教学完成后,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情况,单元测试、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的参与情况,客观地给出评分,作为最终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
在数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二者的优势,将网络平台学习、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以及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有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思想道德,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