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实验中学与凯里十九中多领域深化合作
共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交流现场。 |
本报讯(记者 肖知潞) 6月13日,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教育代表团走进黔东南州凯里市第十九中学,开展“交流·分享共话新时代人才培养”活动,活动旨在促进基础教育地域间、校际间交流互访,协同实施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深化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
活动现场,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副校长薛伟介绍了该校“树碑立人”的办学文化。据悉,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由民族资本家周军次先生捐资创办,其“永作教育之用”的立碑誓言至今仍矗立校园。薛伟表示,学校以“激发师生内生动力”为目标,2015年明确“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定位,毕业生活跃在航天等重点领域。
凯里市第十九中学校长郭繁华介绍了“尚中文化”德育品牌建设,该校结合硬件条件有限的现实,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领导陪读制”“五次小测”等动态管理措施强化教学实效。郭繁华表示将借鉴海淀经验,深化“面提面”辅导模式。
在研讨环节,双方教师就分层教学、班级管理等共性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海淀实验中学教师提出多元背景班级管理的困惑,凯里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则分享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经验。两校代表一致认为,教育创新需要从具体问题切入,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针对中等生培养,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三班主任分享了“精讲精练”教学法。教师通过高强度备课筛选典型题目,直击高考命题方向,既提升课堂效率,又减轻学生负担。面对部分学生“佛系”心态,学校创新采用“费曼学习法”,选拔学生助教以同龄人视角讲解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提高成绩,更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同理心。”教师代表说。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作为海淀区新品牌学校、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依托全国首个中学“钱学森班”深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此次交流活动为京黔两地教育协作搭建了新平台。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教育代表团表示将持续提供教学支持,凯里市第十九中学则计划派教师赴京跟岗学习。双方约定在课程开发、德育实践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