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中潮镇小学:
“仁孝文化”浸润美德校园
![]() |
校园环境靠大家。 |
![]() |
看望独居老人。 |
本报记者 廖尚海
上午7时,黎平县中潮镇中心小学校园里,薄雾尚未散尽,五年级教室内,孩子们正齐声诵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仁孝诗句。这所坐落在青山怀抱中的乡村小学,正以绵延千年的仁孝文化为底色,描绘着全国文明校园的精神图景。
在创建文明校园的征途上,学校以“六个注重”为行动坐标,将思想道德建设置于首位。而“仁孝文化”的培育,正是其精神坐标上最亮的星。
“仁孝”并非抽象教条,而是校园里鲜活的气息。每周的“聆听仁孝故事·争做孝心少年”宣讲会上,总能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在“班级仁孝文化建设”活动中,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为长辈做的一件件小事——“帮奶奶采茶”“给妈妈洗衣服”“上山给爷爷送饭”等等。
一年一度的“小孝星”评选,让尊老爱幼有了具体的榜样。五年级一班的石欣怡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以前觉得孝敬父母是长大后的责任,其实为爸爸端一盆洗脚水,也是温暖的孝心。”
这份对传统美德的深耕,最终凝结为教育科研的硕果——黎平县中潮镇中心小学 《以仁孝文化为载体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获得黔东南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仁孝文化,成为这所“美德校园”最坚实的基石。
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德育活动在仁孝精神引领下蓬勃开展。从挖掘中潮本土仁孝事例——《朱文缙舍身卫母》 到家中践行仁孝,从“学习仁孝故事”主题班会到深入孤寡老人家中慰问实践,从 《弟子规》诵读到文明礼仪示范,道德教育在知行合一中落地生根。学校书屋常年飘散书香,每个孩子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推荐书籍,在 《三字经》 《孝经》 的字里行间汲取精神养分。
仁孝文化如春风化雨,带动校园整体文明气象。老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学校领导班子将“安全、服务、管理”首问责任制融入日常,连续两次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尤其该校的师德建设则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引导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
校园环境建设也浸润着人文关怀。读书亭与长廊错落有致,墙壁上的仁孝箴言与师生书画相映成趣。环境卫生评比与“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活动相结合,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文明与奉献之美。
此外,学校持续完善“文昌阁”图书室功能,精心管理“南网知行书屋”及楼道图书角。在“清明祭英烈”“品味民俗话端午·传承文明颂家风”等网络文明活动中,传统美德借助现代媒介焕发新生。
黎平县中潮镇中心小学校长林玲介绍,多年来,中潮中心小学从“仁孝文化”的深耕细作,围绕“六个注重”的全面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之路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清晰而坚定,获评“黔东南州第一批孝文化教育基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看到1440名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涵养了精神,仁孝的种子一旦播撒,必将在未来成为支撑孩子们人格的参天大树。
当文明内化为日常习惯,校园便成为滋养美德的沃土。这所黔东南的乡村小学,正以仁孝为灯,照亮更多心灵通往精神家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