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5版:人物 -> 52岁圆梦大学,他在汽修场“从头再来”

贵州航空职院“超龄”学生陆祥凯:

52岁圆梦大学,他在汽修场“从头再来”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陆祥凯在学校图书馆学习。

陆祥凯在学校进行汽修实践。

    本报记者 侯帮虎 特约通讯员 周星鑫

    19岁中职毕业后,他投身社会工作。30年后,他在刘邦故事的感染下,决心重返高考,却接连两年失利。2023年,他调整方向,以中职生的身份参加“单独招生”春季高考,被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录取,此时他已52岁。这是来自贵州航空职院“超龄”学生陆祥凯的励志求学故事。

    如今54岁的陆祥凯,徜徉高校知识海洋的同时,也对现代高校校园生活感慨颇多。

    1 谈经历:没有技能和学历,就如同逆水行舟

    1971年4月,陆祥凯出生于黔东南州雷山县。在雷山县职业中学读完3年中职后,他结束求学生涯,步入社会工作。辗转多个工种后,他深切地体会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技能和学历,就如同逆水行舟,随时都有被淘汰的风险。他懊悔曾经读书时不够用心,没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那时候的打工人生,就像口吃生大蒜和苦胆汁,既辛又苦,辛苦之味难以诉尽。心里迷茫、低沉、困惑、无奈,懊悔万分。吃不了读书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上的苦。”陆祥凯如是说。

    大学梦想的种子始终埋藏在他心里,照到种子的第一缕阳光,来自汉高祖刘邦。重读史书,陆祥凯被刘邦建立汉朝的故事深深触动——54岁都可以无畏输赢放手一搏,为什么我不行?

    经历2次高考失败后,他调整方向,通过“单独招生”成功被贵州航空职院录取,大学梦想得以实现。

    2 谈选择:这是来自对汽修的执着

    宽敞的运动场地、便利的生活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如今陆祥凯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听讲座、参加学生社团、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也跟许多老师学生成了好朋友。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满意。

    贵州航空职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由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省人社厅主管教学业务。学校位于省会贵阳,是一所以技术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这些都是陆祥凯选择这所学校的因素。

    “贵州航空职院开设有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选择这所学校,也是源于我对汽车的爱好。”陆祥凯说。

    作为班级年龄最大的学生,陆祥凯与同学相处的原则是尊重、真诚、厚道。面对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中的困难,他始终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遇到不懂的问题,便向老师请教。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他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2024年3月,他参加了学院新能源汽车维修初赛的选手培训;今年5月,他再次参加比赛,但是小组成绩并不理想,无缘明年省赛,他说心里难免失落,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汽修的热爱。

    3 谈未来:希望社会放宽招聘年龄限制

    圆了大学梦之后,对于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陆祥凯,会如何作选择呢?在他的规划里,他准备先从基层的汽车维修工做起,5-10年后,希望能成为一名拥有丰富的汽修经验和技能的高级汽车维修技师。

    陆祥凯表示,在学校学到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理论与诊断维修技能,能在今后的汽修工作实践中用到,他也会不断地去实践和总结提升汽修经验和技能。

    同时,他也表示,“希望企业(厂)、行政、事业单位,放宽工作上招聘年龄限制,通过学识、技能、体检合格,竞争上岗。比如一些管理岗或轻体力劳动的岗位,让有心贡献社会价值的中老年人,发挥余热。从而带动社会上的中老年人,建立学知识、学技能的良好风气。”

    用54岁的身体冲撞社会对“年龄”与“路径”的惯性定义,陆祥凯生动诠释了终身学习的紧迫性与职业教育作为重启支点的价值。当技能恐慌转变为技能精进的行动力,当刘邦的豪情化为实训车间的专注,陆祥凯的选择照亮了一条深刻的真理:在知识快速迭代、职业边界不断消融的今天,“学力”比“学历”更恒久,“出发的勇气”比“起点的年龄”更珍贵。他不仅是技能升级的践行者,更是对构建“技能抗衰”型社会的深情呼唤——一个包容年龄多元、珍视经验与学习力共生的社会生态,才是真正的未来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