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3版:校园 -> 帮助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跨越

贵阳市信息科技学科名师大讲堂开幕

帮助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跨越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讯 (记者 郑青 特约通讯员 肖丹丹) 近日,贵阳市信息科技学科名师大讲堂在贵阳市第十九中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贵阳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工作站、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花溪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观山湖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贵安新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贵阳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谭天丽担任学术主持,全市400余名信息科技教师参与。

    活动中,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正高级教师杨冬宁以《从教学实践走向专业表达——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为主题,展开深度学术分享。讲座围绕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系统构建从教学经验沉淀到学术成果转化的完整理论框架,为一线教师突破科研瓶颈提供方法论指引。

    杨冬宁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层面创新性地提出“三维选题模型”,列举论文案例,从微观层面聚焦学生编程调试能力培养,中观层面破解智慧课堂数据治理难题,宏观层面探索新课标落地路径,并以论文 《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初中编程调试教学策略研究——基于眼动实验的证据》 为典型案例,展示从教学问题到学术课题的转化逻辑。针对论文写作规范,通过对比教学反思、工作总结与学术论文的本质差异,提出“理论锚点+逻辑闭环+实证支撑”的写作范式,强调标题需凸显研究要素、正文需遵循学术规范框架,并善用可视化工具提升学术表达效能。在课题研究指导方面,杨冬宁提出“四宜原则”(宜小、宜真、宜实、宜新) 与“问题三要素分析法”,特别强调科研思维的培育,倡导教师建立“政策导向-实践痛点-理论支撑”的研究思维模式,推动教学实践向学术研究的深度转化。

    在互动研讨环节,杨冬宁与一线教师展开深度学术对话,针对教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针对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罗兰老师的课题结题困惑,他提出“问题溯源-方法实证-成果提炼”的结题报告撰写框架,强调通过多源数据交叉验证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就南明区李端棻中学肖丹丹老师提出的论文写作难点,系统解析摘要与引言的功能差异,提出“文献综述-问题诊断-创新阐释”的引言写作逻辑,指导教师建立学术话语体系;针对南明区太慈桥小学付鹏高老师的问卷调查设计难题,提出“中立提问-多维设计-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特别指出中小学教学研究需强化过程性数据采集,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本次名师大讲堂持续了4个小时,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解决方案,有效破解了教师科研实践中的现实困境,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为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活动的成功举办,为贵阳市信息科技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