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小记
■王杰
今天打算去两个小区转转,翻开学生名册,这两个小区住着六个学生。
A小区离学校不远,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整齐排列。保安热情地给我开了门,小区里环境整洁又漂亮。我来到第五栋楼下,拨通胡同学家长的电话,得知他们在家后,就直接上楼。
胡同学家很特别,一进门没看到客厅,地上堆满了装修材料。她妈妈带我走进里屋第三间,才看到沙发和电火炉。我和浵儿坐下,胡同学像个小机灵鬼,从阳台跑到另一边去了,倒是她弟弟,站在我身边,好奇地盯着我看。我叫胡同学过来和我聊天,这时她妈妈在外屋忙着烧水,还拿来了椪柑。原来胡同学爸爸是搞装修的,还有两三天公司才放假,家里放些装修材料就说得通了。
我来就是想看看这个期末语文考100分的孩子平时啥样。我一直觉得假期就该快快乐乐的,我在寒假作业清单自我评价里写的第一条就是“学习要有愉悦的心情”,这也是我对孩子们学业和成长的期望。我是语文老师,一直提醒自己,可不能把孩子们当成学习机器,一股脑儿推进题海里。
我想起小时候看到农人教孺牛耕地的场景。刚开始套上犁铧,孺牛可不情愿了,左蹦右跳想挣脱。耕地时,它要么偷懒不出力,要么猛地往前冲。这时候,就用一个人在前面牵引,一个人扶着犁,通过调整犁铧入土的深浅来控制。牛拉不动了,就把犁铧调浅点,让它轻松些;跑得太快了,就调深点,让它慢下来。等牛慢慢适应了背上的重量,脚下也走得稳稳当当,就算是初步教会了。不过教会一头孺牛耕地,往往得花好几个半天。为啥不一整天一整天地教呢? 农人说,牛还小,犁地两三个小时就得让它休息,别把它累坏了。
你看,孺牛和孩子多像啊,都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急不得。胡同学的家庭给我的感觉,就像农人教孺牛耕地,教的时候讲究方法、严格要求,但平时也不让学习变成孩子的负担。
从胡同学家那栋楼出来的时候,起风了,冷风直往我领口灌,刚理了发,我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拨通余同学家电话时,她那洋娃娃般的模样一下子浮现在我脑海里。我轻轻敲门,一个蓬头散发的中年女子开了门,是余同学的妈妈。进门就看到通道两边装了到顶的壁柜,客厅显得很拥挤,沙发上放着好多东西,其中有不少书籍。余同学头也不抬地站在炉子边写作业,估计是想在我这个老师面前表现表现。我对她说:“别写了,老师来就是想和你说说话。”她这才放下笔。
余同学妈妈一边忙着泡茶、拿水果,一边跟我聊起来。她跟我说,孩子一年级这半学期,她一点都不敢放松,可还是不太相信孩子考试的成绩。我安慰她:“这一两年多陪陪孩子,等孩子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习惯,你就轻松些了。教育得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看着余同学萌萌的脸蛋,一脸认真的样子,我又对她妈妈说:“别老质疑孩子,你看这半学期,她学会了多少东西,成长多明显啊。”
我觉得该走的时候,她妈妈说:“等等,有封孩子幼儿园老师给小学老师的信,我一直忘了给你们。”她从壁柜上层找到信递给我,信封很新,上面写着“给小学老师的信”,封口用胶水粘住了。我打开信封,掏出打印的信纸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尊敬的小学老师:
您好!
我是金沙县第九幼儿园的秦老师。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一批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即将成为您班中的一员,孩子的情况想和您介绍一下。
余某某,性格活泼开朗,在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方面表现突出,喜欢给大家讲故事,做事专注认真,但是这个孩子脾气比较倔,有时候很难劝服。
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可能在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的适应上需要您多引导和帮助。
相信在您的教导下,孩子们会开启一段美好的小学旅程。
祝工作顺利!
秦老师
2024年7月12日
读完信,我抬头看看余同学,她正看着我,小小的眼睛像弯弯的月牙。我问她:“想知道幼儿园老师跟我说啥了吗?”她一边点头,一边有点害羞地笑了。我说:“幼儿园老师说你有好多优点,活泼开朗、想象力丰富、能说会道、做事认真,还会讲好多故事。其实这学期,老师也发现你的这些优点啦。”她听了,眼睛笑得更弯了。
我们起身准备走的时候,她抱着妈妈的腿把我们拦住,原来是要送叶黄素糖果给浵儿姐姐吃。
我想,跟我一起走访的浵儿肯定记住余同学的名字了。
走出小区,浵儿指着第五栋楼下一米来高的白色雕塑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一看,雕塑上刻着“好老师”三个字。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许这就像一种默契吧,对教育的理解就该像这雕塑一样,实实在在,不张扬。
(作者简介:王杰,笔名河东,金沙县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教师,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