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周武辉
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是现阶段教学的常用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教师应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渗透,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方向,不断切换教学方式从而找到效率较高的方法,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拓展,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渗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还能够向学生展现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将传统文化不断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内心的民族感以及自豪感不断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最基础的传统文化入手逐一贯彻,使学生们能够对民间的各种文化元素合理地看待,学生们通过深度挖掘古人们的思维以及智慧,进而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对初中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提升学生们综合素质水平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常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的知识讲解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阅读、写作等。在讲解一些古诗词以及文言文时并不能够有效地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从而导致语文学习逐渐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很多教师由于过度地依赖教材,进而导致教师的教学目光始终停留在课本上,传统的文化存在的形式丰富度较强,利用这种拘泥于书本中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开阔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 教材研习,挖掘课内传统文化初中的语文教材同样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我国优秀的底蕴以及内涵。想要让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相关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发掘到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使学生们能够在文章讲解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无处不在,进而让他们能够通过对语文内容的学习从而对传统文化有着更直观的认识。
(二) 适度引进,链接课外传统文化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还要适当地结合课外传统文化,从而丰富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把控好尺度,对整体的教学模式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教学前相关的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向,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并且还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并把控好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向。并且还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及时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结合课外传统文化能够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导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 借传统风俗节日之翼,燃传统文化传承之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让传统文化如潺潺溪流,浸润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对其的兴趣无疑是关键所在。而传统风俗节日恰似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是提高学生兴趣、推动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绝佳桥梁。以中秋节为例,这一节日宛如一幅温馨浪漫的画卷,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历经岁月流转,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教师在讲授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时,便可巧妙地与中秋节文化相融合。
(作者单位:思南县三溪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