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600余名学子
走进田间地头 体验农耕文化
![]() |
农耕体验环节。 |
本报讯(记者 李秀锦 特约通讯员 刘永涛 黄河鸥)“带壳的大米叫谷子,这是绿豆、小麦、小米……”近日,来自遵义市实验学校六年级的600余名学生走进绥阳县风华镇盛林生态农场,开启研学之旅。同学们以五谷杂粮为“颜料”,卡纸托盘为“画布”制作五谷画,将大自然的馈赠与自己的想象力巧妙结合,让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我用了绿豆、红豆、小米和大米来制作我的画,上面是天空,下面是美丽的大树,树叶是由红豆和绿豆做成的。”遵义市实验学校六年级5班的学生何晟睿开心地分享着手里刚完成的作品。
在农耕体验环节,教练为同学们讲解传统牛耕和现在机械耕地的差别,在讲解完注意事项后,同学们开始体验赶牛犁田,种玉米苗,才一会儿时间,大家就汗流浃背,真切地感受到了干农活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今天我体验到了赶牛耕田的辛苦,那个犁非常重,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人都是用这种传统的方式种植,我觉得他们这样子种出来的粮食来之不易,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遵义市实验学校的六年级学生说道。
据悉,盛林生态农场的研学课程根据季节更迭、农作物种植节点来设计,内容尽可能使自然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我觉得制作五谷画、体验种植、捉鱼这些课程项目都挺好的,孩子们不但能从中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还能亲自体验什么叫躬耕于作,这些都是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走出来看世界,我觉得这样打开视野的方式蛮好的。”遵义市实验学校六年级主任杨永秀表示。
从五谷画的斑斓到田间劳作的汗水,从传统农耕的体验到自然之美的感悟,这场研学之旅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连接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不仅培育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尊重劳动、敬畏自然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