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探讨
探讨生态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杨小花
本文以“向日葵班”为实践案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生态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通过光合能量场、根系培育术、茎秆生长力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旨在营造一个和谐共生、动态发展的班级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为生态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一、生态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向日葵班的教育生态理论源于生态学与德育的跨学科融合。班级是教育生态系统,教师、学生、家长为生命群落,制度文化为能量场域,借差异化分层维持平衡。生态德育构建三维培育模型:认知层思辨 《瓦尔登湖》,实践层追踪碳足迹,行为层模拟生态局长,培养系统思维与可持续发展观。
二、“向日葵班”的实践探索
“向日葵班”基于教育科学理论,融入“向阳生长”哲学,借向日葵寓意学生成长。该体系以生为本,聚合学校、家庭、社会及自我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一)光合能量场:班级生态的向阳法则
在“向日葵班”的班级管理中,规矩是灵魂,保障着班级的秩序与和谐。班主任通过科学合理且人性化的规矩制定与执行,营造出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
1.光合层构建:文化根系滋养愿景
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核心,体现成员共同价值观与准则。“向日葵班”以“向阳而生,快乐成长”为内核,把向日葵生长周期比作学生成长,借学校教育、家庭支持、班级氛围助力学生蜕变。班主任通过组织种植实践,设置主题文化墙、设计班徽、班章等,让抽象文化变得可视可感。建设中,深度融合“阳光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向日葵逐光特性转化为积极进取的追求。
2.根系自主延伸:民主治理破土新生
“向日葵班”推行“优选大当家,重选小当家”机制。大当家民主选举产生,小当家选拔注重潜能,鼓励学困生参与。分层培养模式下,班主任将管理职责变契机,为学困生提供平台。班干部合力管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班级呈现新生态。
3.茎秆年轮镌刻:班规筑基自律成林
“向日葵班”围绕“作业日日清、习惯时时养”构建班规,融入行为规范于日常。班主任实行三维督导:每日查作业完成度、学习习惯和生活礼仪,量化评比并即时反馈促学生自我修正;每周开主题班会,以情景剧、打卡等加深规则认同,让班规成内在准则。当规范成为学生的习惯,严谨学风便在他们积极向上的日常中自然形成。
4.叶片脉络交织:协作网格共生共长
创新实施动态分组合作模式,依据学情性格组建个性化学习小组,各设专属成长目标。引入向日葵生长四阶段 (破土-茁壮-孕蕾-盛放) 可视化评价体系,周评优秀小组获进阶印章,优先“开花”组别可兑换心愿奖励。班主任同步构建“班级群成果展厅”,将小组课题展示、合作日志等过程性成果即时共享,既激发团队荣誉感又形成家校共育闭环。班规、小组合作与成长模型结合,形成自律协作的班级生态。
5.花盘多元绽放:全景实践生命舒展
班主任秉持“全人教育”理念,结合学校“阳光教育”与班级文化,创设“百草园”实践区。学生参与种植养护,记录日志,感悟生命韧性,实现成长跃迁。丰富课余生活,培育生态智慧等能力,促进观察力等协同发展。
(二)根系培育术:个性生长的营养密码
“向日葵班”构建“学生-教师-家长”协同光合系统。学生似向阳新蕊,教师是光合能量,家长为滋养根系,形成教育生态循环链。班主任任生态协调者,创新“向日葵生长支持模型”。
1.阳光普照均雨露 信任根系深扎土
“向日葵班”践行生态阳光教育,以学生为核心。班主任像园丁般平等呵护每位学生,不偏不倚,通过观察行为和关注心理,及时察觉成长困境。设置“烦恼箱”,孩子们匿名投入困惑,成为师生信任的桥梁。从家庭矛盾的焦虑到学习难题的苦恼,班主任用彩色信笺回复,给予心灵滋养。课余谈心、课间鼓励,个性化指导如同阳光,在尊重理解中唤醒学生潜能。
2.茎干共育维管束 科任合力输养分
“向日葵班”构建协同共生的教育生态,班主任充当交响乐团首席,与科任教师共同育人。每日通过晨间交流碰撞思维,在单元教学设计上凝聚智慧,尊重不同学科特色。课堂遇突发状况或瓶颈时,班主任化身伙伴,为科学课调配器材,为英语教师分享学情等。教师间的默契配合,如同向日葵花盘结构精密,使知识在师生间双向循环,形成强大的教育能量场,实现1+1>2的教育效果。
3.花叶传情递光能 笔墨评语化生长
班主任重视通过书信、评语助力学生身心发展。书信作为传统沟通方式,独具魅力。班主任常写信,传达关爱期望,借此走进学生内心,建立紧密情感。评语是评价反馈,书写时注重针对性与鼓励性,既赞优点进步,也提改进建议。这种纸笔间的光合作用,让文字转化为促进生长的能量,在师生间形成独特的情感物质循环。
4.菌根网络联家校 共生循环育硕果
“向日葵班”构建协同共生的教育生态,视家长为孩子成长的根系养护者与教育伙伴。班主任借助“晨昏线”家长会、云端微家访、三维成长图谱等方式,实现学生发展数据动态共享,涵盖学科知识与习惯养成。在与家长的双向交流中,班主任共情理解家庭教育问题,将“作业拖延症”变为时间管理训练,把心理韧性培育设计成家庭闯关游戏。
劳动教育形成“双田联作”模式。班级责任田,学生领养绿植、记录光合日记、播种百草园,感悟生命节律;家庭试验田,“厨房方程式”清单让劳动与学科知识结合,如揉面团关联非牛顿流体实验。家校协同设计劳动图谱,打破学科壁垒,沉淀责任意识。学生不仅提升劳动技能,更深入理解生命价值。这种紧密相连的教育共生体,助力每个孩子形成独特的成长方向。
(三)茎秆生长力:专业发展的光合引擎
班主任如同具备向光性的向日葵管理系统,其专业根系深度决定班级生态的丰度。通过构建"光合能量库"——研读《教育人类学》等专著汲取理论矿质,参与项目式管理研修优化组织脉络,观摩名师课例捕捉课堂光合策略,组建班主任成长共生体实现经验交换,持续迭代教育认知操作系统。这种动态进化能力使教育者既能积淀如年轮般厚重的育人智慧,又能像新叶敏锐捕捉变革光谱,最终将学习势能转化为支持性成长微气候,让每株幼苗在适切的教育温湿度中完成生命拔节。
三、实践成效、反思与展望
通过“向日葵班”的实践探索在多方面成效显著。班级氛围和谐,学生积极全面发展,家长满意,家校合作紧密,教学质量提升。但实践中也有不足,如班级管理精细化、家校合作深度广度需加强。
未来,将深化生态型班级管理实践研究,完善育人体系机制。加强家校沟通,凝聚更紧密教育合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需求,促其全面成长。致力于构建和谐共生班级生态,培育更多新时代新人,持续探索前行。
(作者单位:都匀市第十六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