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读·解·悟”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科研究

“读·解·悟”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彭竟铭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深厚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能丰富知识储备、提升鉴赏水准与道德素养,实现全面发展。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表述方式比较独特,内容比较复杂,很多学生都无法被其所吸引,难以真正学习与运用文言文作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积极运用“读·解·悟”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指引学生有序探究文言文作品,提高其文言文学习效率和能力。

    一、应用“读·解·悟”教学模式的意义

    “读·解·悟”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在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提升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这可以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每项文言文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阅读类、多元品鉴类、生活实践类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言文学习氛围,促使其进行快乐而有效学习。

    目前,许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文言文,与他们缺乏文言文自学能力有密切关系。在文言文教学中巧用“读·解·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诵读、品鉴、感悟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达成预期文言文学习目标,同时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文言文自学意识与能力。

    二、应用“读·解·悟”教学模式的策略

    下面以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为例,分享“读·解·悟”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 诵读与感知

    在“读·解·悟”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读”是第一个环节,在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读”方式的多变与递进性,让学生通过读进入作品的意境中,进行更为自主的感知。

    在教学 《记承天寺夜游》 时,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几种“读”活动。首先,示范诵读。教师应把控好诵读的语调、节奏和停顿,以更好展示苏轼夜游承天寺时的情感及变化。教师应重点从断句、语气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诵读。最后,组织多样化诵读活动。先让学生各自诵读,教师则通过巡回的方式发现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如发音、语调、停顿等,及时给予指导。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诵读,使他们在互相纠正与学习中,提升小组每个成员的诵读效果。最后全班齐读,并在他们诵读中播放与文章相关的图片,以及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以此帮助全体学生感受文章中描绘的氛围。通过有效诵读,学生初步解读文章,做好继续“解”“悟”古代文学作品的准备。

    (二) 解析与理解

    在学生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以发展学生独立解析文言文作品的能力。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解释每个字词含义,以及分析这些字词背后蕴含的情感。以文中“空明”一词的运用为例,在学生理解它“清澈透明”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个词语反映了诗人当时的什么心情或是情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深入词语背后分析诗人真实想法和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文章时代背景与诗人人生经历,将其与文章的分析结合起来,由此感受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心境,以及最终心境的变化。如此,学生就可以了解苏轼被贬期间如何通过自然之美来慰藉自己心灵,也实现对这篇文言文作品文学价值、人生价值的把握。需注意的是,无论学生在哪一解析环节,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进行质疑。如此,学生才可以全面品析文言文,并提高思维能力、文学品鉴能力。

    (三) 感悟与应用

    通过对文章的解析,学生已经把握文章内涵与情感,但是并未与自身结合起来,对其感悟与应用效果不佳。对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真正提高《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进行教学改进。

    (作者单位:兴仁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