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观点
隐患突出:孩子视力亮红灯
学生
“@沈文韬”:能不能解决下黑板反光的问题,我一堂课下来就是用耳朵听,啥也看不见。
“@丁嘟嘟肚肚打雷了”:在家时,妈妈经常硬拉着我去户外,说不要在家看平板、看电视,户外时间不够容易近视。难道近视这事就跟看屏幕多有关系,跟去户外少没关系?
家长
“@太阳”:我家孩子在家从不看电视和手机。上幼儿园一个月经常喊着眼睛疼,后来一问孩子,原来是老师总是给放动画片、用电视讲绘本、玩切水果游戏。
“@不想说话”:我赞成取消电子屏。主要是学校不同,屏幕质量不同。我去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孩子平时看的屏幕,模糊不清还反光,孩子长时间盯着看,视力怎么会好呢?
“@荣大妮”:我开家长会坐在第三排,电子屏就有点模糊。孩子说,老师说看不清就近视了,去配眼镜就可以。但是写在黑板上的能看清。没有办法,孩子只能戴眼镜。
老师
“@谢震邦”:在我看来,电子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辅助教学,比如讲解语文诗词时,可以放一些视频、图片增强画面感;物化生课不可能总是做实验,有时放一些相关实验视频可以加快理解速度。但是不能让电子屏幕“满堂灌”,如果从课题到每一句话都使用电子屏幕,那么不仅会使学生的视力受到损害,而且降低了教学质量,学习消化吸收程度会大打折扣。
“@for the hord”:用黑板,老师就要写板书,就不会把课程节奏带那么快。师范考试就会看重板书的书写锻炼,写字可以修身养性,就可以提高老师的素质和责任心。同时也取消学校下达的各种打卡任务摊派,让老师彻底回归教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明显:课堂教学更生动
学生
“@第一捉鬼大师饲养员”:不看PPT就没法在大脑里面弄出一个框架,每节老师不用PPT的课,我都学得没那么好。明明PPT用着更方便,讲得也更好,为什么现在又要回归什么传统?
家长
“@温柔掌控者”:本来课程改革每天已经减了一节课,再由电子屏换成黑板,老师板书时间增加,那课程内容可能就无法保证了。比如:部分练习题,PPT一翻页学生就能做题了,黑板还得抄上去,如果时间不够,部分老师直接删去练习环节,去保证讲完书本内容,那又怎么解决?
网友
“@长牍”:首先,现在的教学形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听”形式,更多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和答疑解惑作用,从教育者转向引导者,这是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其次,如果说因为“学生在家玩手机,在学校看大屏”就要对学校一体机教学进行干预,这不利于互动教学。同时,学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多方共同责任,因此需要家庭更多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就目前而言,进入到学校的大屏都做过护眼、蓝光等认证,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视力。而且学校也正在逐步通过安装护眼灯解决学生近视问题,学生每天还有眼保健操时间。
“@鸵鸟”:电子屏能够展现更丰富的内容,是技术的进步,是时代的必然。至于担心电子屏幕对眼睛有害的想法,主要来自于早些年显像管显示器给大家留下的固有印象。现在的液晶显示器早就不会闪烁了,相比一些看不清楚的板书,字迹清晰的显示也许对眼睛的压力反而更小。但电子屏的合理使用也是必须注意的,比如字体过小或者模糊,配色和文字颜色不合理等,都会造成眼睛不适,但这是使用不当造成的,并非屏幕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用好科技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生
“@金禹希”:请用那种升降屏! 一个电子屏一个黑板,不做选择,都要!
家长
“@hello”:电子屏幕可以使用,但建议限制时间段。确实它互动感强,但是另一方面,太吸引学生、过度使用的话,是否也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呢?毕竟电子屏生动有趣,习惯了电子屏,还能回归原始且看似枯燥的纸质书和黑板吗? 现在在家,我们很少看电视或者手机,也从未给孩子使用平板或者学习机学习过,就怕太小介入电子产品,被动输入时间长了,破坏了孩子本身的专注力,毕竟学习是一个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细水长流的过程,习惯的养成大于暂时的学习效果。
网友
“@曹婉娇”:不论是黑板还是电子屏,都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工具本身其实无所谓好坏,主要还是要看使用工具的人是如何定位和实践的。而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都不能取代人的主体性。所以教学实践中,黑板和电子屏的使用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应该是互补共生、相互成全的伙伴。我认为,应该让它们各展所长,融合创新。在一节课中,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和目标进行适配。当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强化记忆、艺术表达时选择黑板;当需要动态演示、互动参与、资源共享时使用电子屏,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
“@空山”:使用电子屏是时代的进步,直接取消电子屏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取消黑板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教授知识,并且避免吃粉笔灰。为什么会有取消电子屏上课的想法? 是因为电子屏真的对眼睛不好吗? 首先我们可以找到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通过各种方式优化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