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6版:人物 -> 陈宗涛:每天20分钟,坚守了37年

陈宗涛:每天20分钟,坚守了37年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陈宗涛指导学生学习。

    本报记者  陈颖

    凌晨5点半,遵义市仁怀一中的校园还浸在墨色里,陈宗涛办公室的灯已亮起。这位年过半百的物理教师,正伏案修改教案,窗外的银杏树在夜风里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他三十七载如一日的坚守。

    每天提前20分钟到校,是陈宗涛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这短短的1200秒,在他眼中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清晨的走廊上,他总能敏锐捕捉到细微变化:学生小王走路时低头含胸,他便轻声询问是否因成绩压力焦虑;小李脸色苍白,他立刻关切是否身体不适。2002届高三(7)班的黄强和彭喜,常饿着肚子晨读,陈宗涛发现后,以月考奖励之名,每月默默资助100元。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小数目,却让两个寒门学子吃上了热乎早餐,最终双双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不善言辞的黄强紧紧抱住老师,泪水打湿了陈宗涛的肩头。

    这20分钟是陈宗涛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热爱与强烈责任感,希望利用这段时间提前准备,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学生。一方面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与期待,激发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频繁的互动能帮助老师更精准地把握学情。

    课余时间,陈宗涛的办公室总是挤满学生。他办公桌抽屉里,常年备着胃药和糖果——胃药是自己的,糖果是给学生的。2009届的杨林,总成绩优异却被物理拖后腿。陈宗涛主动利用周末补课,从受力分析到电磁感应,耐心拆解每一个难点。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直到杨林豁然开朗的笑声响起。高考放榜,杨林的物理成绩从及格线跃至138分,顺利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

    2015年冬天,得知学生胡中军和蔡松因贫困租住危房,陈宗涛每周驱车二十公里上门辅导。山路崎岖,遇上雨雪天车子打滑,他就背着教案徒步前行。每月200元的资助,他坚持了半年,直到两个孩子考入985高校。蔡松在感谢信里写道:“陈老师的脚印,比任何物理公式都深刻。”

    37年来,陈宗涛的荣誉墙上,“贵州省骨干教师”“遵义市师德标兵”等23项荣誉熠熠生辉。37年来,他培养的1000余名学生分布在天文、航空、量子物理等领域,恰似一片由他参与定位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