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7版:论苑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的构建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袁依梅 唐华 姚靖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的颁布让广大数学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初中数学教学的诸多关键问题: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如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等等。我们将从课程目标设定、内容结构化设计、教学活动创新、评价体系优化及学科融合五个维度,系统地阐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一、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

    新课标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的掌握,通过设置知识能力、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维目标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能”形成。要从课程目标设定、内容结构化设计、教学活动创新、评价体系优化及学科融合入手。

    以知识点为立足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理解与记忆;以单元为立足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分析、思考、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设计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构建

    数学学习是一个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开展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一) 学习内容结构化:梳理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知识的本质,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记忆与知识迁移。

    (二) 知识内容条件化: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性,凸显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 教学内容情境化:基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体现数学的现实意义。

    三、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情境、行动与反思。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到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清楚的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彻底打破数学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练、课堂学、考试用的范式。

    例如:七年级下册《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一课,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探索等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将运算程序和payton图形化编程结合起来,形成了可视化的数据和动感的运算结果,激活了数学课堂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应基于真实情境中学生的表现,通过教师点评、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对学生进行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获得反馈,巩固知识,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知识的深度学习与理解。

    五、打破学科壁垒提升数学思维形成实现学科融合教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随着PBL、大单元教学、STEAM等理念的提出,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促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规划者、构建者与参与者,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新范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与知识迁移能力。这些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评价,以兴趣为导向,优化课堂设计,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开展跨学科实践,构建多元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金沙县第十小学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