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团队合作能力发展的实践探索
赵露
合作精神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能力的主要时期,体育游戏是合作形式的载体,使幼儿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本研究针对体育活动如何有效地促进留守未成年人、幼儿的合作发展能力进行研究,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实践方向。本文首先对体育活动与团结合作能力的关系在幼儿园中的教育展开分析,对体育活动设计进行解读,最后用体育游戏的案例分析,对前文的活动方法进行验证。
一、理论框架
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等学前教育基本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通过理性的思考、观察、分析不同类型体育活动对幼儿“5A素养”的作用和影响,团队合作能力是“5A素养”中的“Association”的维度,团队合作能力 (Association) 是指幼儿在团队中与他人协作、沟通、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探讨“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团队合作能力发展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互动及分工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沟通技巧,促进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体能锻炼的同时,实现“5A素养”中“Association”维度的同步发展。
二、实践策略
(一) 活动设计
在活动设计中,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适合团队合作的体育活动,可以设计情感支持类活动、趣味挑战类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既能让幼儿感受到挑战,又能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
(二) 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是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应明确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如:学会倾听、学会分工合作等。活动开始前,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分配不用的角色,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团队角色,鼓励每个幼儿都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鼓励幼儿在面对挑战时一起解决问题。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团队合作的经验和切身感受,教师借助教育时机,总结团队合作经验,帮助幼儿获得经验的积累。
(三) 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直接影响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需要注重引导和支持。首先,教师应多关注性格内向和留守未成年人,用微笑、点头等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其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通过示范,向幼儿展示合作的正确方式,对幼儿做得好的地方及时给予反馈。
(四) 环境创设
环境是体育的重要支持,有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的创设。要创设有支持团队合作的物质环境,在场地中放置:拱门、接力棒、攀爬架、电子计时器、足球等玩具。营造支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能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幸福、收获集体的荣誉感。
(五) 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能够增强幼儿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效果,通过家长会、班级群、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宣传“5A素养”中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享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方法,让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还可以设计亲子运动会,让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参与到其中,提高幼儿的家庭归属感。
三、案例分析
在幼儿园的一次体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动物救援队”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一组需要合作完成“救援”任务,例如:跨越障碍、翻越“高山”、知识问答等,通过小组的积极讨论策略,团结协作,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最终“救援”了被困的小动物,在这项活动中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活动结束后,老师对幼儿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幼儿在倾听同伴意见、共同解决难题方面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兴义市马别新市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