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6版:论苑·基教 -> “三新”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思政元素的融合

思政建设

“三新”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思政元素的融合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胡波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立德树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探讨“三新”改革下,怎样把思政元素自然而深刻地渗透进去,达到知识的传授和价值引导的统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三新”改革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在“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教材的使用也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加了古诗文和革命经典作品的篇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最后,新高考对语文学科的考查方式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高考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题型更加灵活多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之,“三新”改革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一) 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培养时代新人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高中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其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提升思想境界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传授和文学作品的赏析,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世界、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信友善品质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和升华。此外,融入思政元素还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国家的召唤,从而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投身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去。

    三、“三新”背景下思政有效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路径

    (一) 挖掘教材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新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重要载体。我们应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每篇课文、每个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包括但不限于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在讲解古诗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解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如诚信、友善、责任等。

    例如,在讲解 《庖丁解牛》时,可引导学生领悟庖丁技艺之精湛源于对“道”的追求与顺应自然之理,隐喻学习与工作中应追求技艺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为了更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事迹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情感体验。同时,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将课文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二)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情感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政认同。

    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和价值选择,从而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认同。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我们可设计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批判性地‘拿来’外来文化,既保持本土特色又促进文化创新?”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文章中的精髓,探讨哪些外来元素可“为我所用”,哪些需警惕“全盘西化”,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在多元文化中自信地选择与创新的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具体、有效。

    (三) 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视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将抽象的思政元素具象化、生动化。其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互动交流等活动。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及时发布教学信息、分享学习资源、解答学生疑问;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认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查阅相关文献、观看在线课程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

    (作者单位:普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