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邱宁宏:
为青年学者提供多方式职业发展机会
![]() |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 |
本报记者 冷赛楠 陈龙
网友:政府是如何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加大对青年学者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力的? 比如提供更多的科研资金、培训机会或者就业平台之类的,让我们年轻人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和职业生涯?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
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对青年学者的后续培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政府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在政策保障上,政府致力于“畅通道”。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了一套贯通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科教协同育人和产教融合。比如,在高等教育阶段,政府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鼓励设置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相关专业。同时,高校和战略科学家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这样科技后备人才的发现和选拔通道就更宽了。
在科研创新上,设立了专项资助计划。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和专项计划来支持青年学者,就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修订后,明确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而且,政府还推动设立了青年专项,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特别是对那些从事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的青年学者来说,是个大利好。
在评价考核上,给青年学者“减负担”。着力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政府建立了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不再那么依赖学历、职称等硬性指标。比如,基础研究人才和青年人才的评价考核周期被适当延长了,这样就鼓励他们持续研究、长期积累。
最后,在职业发展上,政府给青年学者“搭舞台”。通过多种方式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比如扩大科技评审专家库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规模,增加此类人群在评审专家中的比例。同时,鼓励青年学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他们更多担纲领衔的机会。
总的来说,政府通过这些政策举措,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和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