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4版:区域 -> 一个“出乎意料”荣誉背后的故事

平塘成功跻身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之列

一个“出乎意料”荣誉背后的故事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平塘县第一幼儿园教室内部。

校园一角。

    本报记者 袁绍阳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中,平塘县位列其中。

    黔南州唯独两个县份获此殊荣,另一个是经济强县福泉市,而平塘作为经济发展弱县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上却能与之旗鼓相当,确实超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大家都很激动,多年来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认可。”平塘县教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人韦玉克难掩兴奋之情,“这里面大家的艰辛一言难尽,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全方位的蜕变。”

    缘何平塘可以获此殊荣?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期走访了平塘县第一幼儿园,探寻平塘县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上细枝末节的故事。

    让人才立得住

    早些年,刘廷羽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成为幼儿园的新生骨干。

    “2016年,刘廷羽参加县里的幼儿教师语言优质课比赛,我对她的印象尤为深刻。”园长宋群认为刘廷羽是个人才,需要放到更大的平台发光发热,“我们幼儿园还肩负着为全县幼儿园改革发展探路的责任,人才就显得很关键。”

    没过多久刘廷羽就从乡镇幼儿园来到了第一幼儿园。“来到这里我常常有一种本领恐慌的感觉,2017年经过努力考上了黔南师院学前教育的研究生后,我就脱产去读书了。”

    2019年学成归来后,刘廷羽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研究生,“毕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理论基础更牢了,学习思辨能力也更强了。”

    园本课程如何从广而全到小而精?

    2019年12月,刘廷羽带着一帮教师开始课程的提质增效工作。

    按照一班一主题、一年级一主题的思路,并依据孩子年龄特点和教师水平,《家乡的桥》等课程相继被设计出来。

    刘廷羽并不是带着一帮教师单打独斗。“我们还会借助课题、借助专家来帮忙。”宋群说,外出学习最近几年也从以往的一年4次提升到了一年八九次,学习时长也从以往的两三天提升到了现在的一周左右。

    “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及时补充,教师平均年龄从以往的40出头变为了当下的37岁,教师队伍年轻化明显。”宋群说道。

    凭风好借力。“在园里的支持下,我们团队从石头、季节、民族文化等切口入手积极开发新课程。”刘廷羽说,就拿 《家乡的桥》 来讲,课程从前期巡桥、中期了解桥梁知识、后期在天空之桥了解交通强国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

    “我们好了,其它兄弟园也才能更好,2019年以来我们带动了3万余人次教师的技能提升。”宋群介绍道。

    精细化管理编织“一张网”

    事情往往难在开头处,思维的转变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幼儿园除了课程、教师重要,卫生健康更重要。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科学、吃得卫生是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从乡镇幼儿园园长调到第一幼儿园管理食堂,对杨光丽来讲挑战巨大。

    “在乡镇就管理不到10个学生,只管孩子吃饱就好了,来到这里要管80多个孩子的吃饭,压力很大。”杨光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怎么办? 外出学习!

    “我先后到贵阳和凯里学习,通过前辈的手把手帮助我逐渐升起了信心。”随后,杨光丽完善补充了20多个园内的食品安全制度。

    “在选取食材上,早期还是笨方法一家一家的看和比选,一般要在菜市场待1个多小时,现在都是定点采购,效率更高了。”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杨光丽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菜品的问题解决了,食谱又该怎么科学搭配?

    “我2020年来到园里,在幼儿膳食管理上可以说是完全推倒重来。”龙燕说,乡镇幼儿园管理较为粗放,来到新的环境后就积极和老同志学习,走出去学习。

    “好的经验我要慢慢吸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龙燕说,食谱要根据幼儿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孩子生长缓慢、过瘦就要相应变更食谱。

    现在,第一幼儿园都会根据陪餐情况、餐费标准、市场供应、孩子口味等情况固定在星期三和星期四出食谱,形成了一套工作体系。

    “在后厨我们还实行轮岗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彼此的工作。”杨光丽说,就是为了确保有人员变动的情况下食堂可以正常运转。

    “现在我们感觉责任很大,很多乡镇幼儿园经常打电话过来要我们的管理模板,就怕做不好影响大家。”龙燕说道。

    大河涨水小河满

    最近几年,园长宋群在外交流时发言的机会变多了,在交流发言时明显底气也更足了。

    “最近几年随着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的力度增加,我们的经验也出得多了,交流发言时也更加自信了。”宋群如是说。

    全县层面怎么干?

    平塘县围绕“抓落实、促规范、提内涵、创特色”的思路,加大“穷财政、办优质园”的力度,以公办园为主,普惠性民办园和民办园为补充。目前,累计投入1.38亿余元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幼儿学位186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8.68%,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贫困幼儿入园贵、学校运转难等问题怎么解决?

    平塘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并率先出台免除脱贫户幼儿保育教育费等政策。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3498万余元资金。

    师资队伍如何壮大?

    平塘县在全省中职学校首创开办附属幼儿园,缓解城区学位压力的同时,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自2017年起,将学前教育临聘人员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职工培训,动态调整编制,通过多种方式招聘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全县教职工1348人,教职工与在园幼儿比为1:6.32,专任教师669人,专任教师总数与在园幼儿比为1:12.73,保教人员1004名,保教人员与在园幼儿比为1:8.48。

    保教质量如何提升?

    平塘县创新县、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实现幼儿园办园条件、管理、质量等全面提升。目前,平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23年94.21%提升到2024年的94.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2023年94.20%提升到2024年的98.6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23年80.03%提升到2024年80.47%。

    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这条路上,平塘可谓是爬过了很多高山、走过了很多草地、踏平了很多坎坷,也实现了有园上到上好园、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教师专业能力从好到更好、家长满意度从认可到满意点赞的巨大转变,为经济弱县如何办大教育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