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学思行悟”课堂激发教育新动能
特约通讯员 瞿远恒
近年来,黔南州瓮安县以“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理念创新、师资赋能、课程重构、实践深化四大路径,推动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这一改革不仅重塑了课堂生态,更激活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西部县域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范例。
从“填鸭式”到“思维场”的课堂革命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2022年,瓮安县启动“学思行悟”课堂改革,构建“以学定教、以思促学、以行践知、以悟提质”的教学闭环。全县中小学围绕“问题导学”“情境探究”“项目式学习”等主题,打造“课前预学单+课中任务链+课后拓展包”的三阶教学模式,将课堂从“知识容器”转变为“思维训练场”。改革实施以来,全县中小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等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维赋能锻造“硬核”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改的关键引擎。瓮安县构建“研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依托“国培计划”打造名师工作坊,开展跨校教研;创新“双师课堂”模式,推动城乡教师结对共建;设立教学技能“大比武”机制,以赛促教。近三年累计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8人、州级教学能手156人,形成“名师领航、骨干支撑、全员提升”的师资梯队。同时,瓮安县建立教育大数据监测平台,通过课堂分析系统精准诊断教学问题,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达标率达97%。“物理虚拟实验室”“红色文化课堂”等创新案例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模式逐渐成熟。
五育并举构建“立体化”育人生态
在“学思行悟”框架下,瓮安推动课程向跨学科、实践性延伸。依托“千年古邑 · 红色瓮安”文化资源,开发“草塘双面大戏”“猴场会议红色研学”等校本课程;建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3个,学生年均参与社会实践40课时以上;创新“体育选项走班制”“艺术社团课程化”模式,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连续三年超95%,改革成效在各类竞赛中凸显。
从知识灌输到素养培育,从分数导向到全面发展,瓮安县以“学思行悟”课堂为支点,撬动了县域教育生态的系统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