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毕节教育怎么干?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划重点
![]() |
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六实验学校完工鸟瞰图。(毕节市教育局供图) |
本报记者 肖知潞 王军
2025年,毕节市教育系统要怎么干?2月11日,记者从2025年毕节市教育工作暨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会上获悉,2025年,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推动毕节教育迈上新台阶。
坚持不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紧盯重点县 (市、区) 和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强化资金保障,推进项目应开工尽开工,应建成尽建成。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今年全市将新增学位4.3万个,其中学前普惠学位1万个,义务教育学位2.3万个,普通高中学位0.6万个,中职学位0.4万个,新增初高中寄宿床位2.33万个。同时,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提升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不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教育科研引领发展的质效,全面扩充各学段优质教育资源。聚焦薄弱园提质、示范园创建,推动学前教育保育保教质量提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的幼儿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培育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品牌,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培养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整体提升高中学校培优能力。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不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资队伍培训机制,持续优化完善轮岗交流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新进教师培养体系。推广实施新进教师“1369”(1年站稳讲台,3年学校优秀,6年成为骨干,9年成为名师)培养计划,构建“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人才梯队培养模式;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要实实在在关心关注教师生活、学习、工作情况,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持续深化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严禁违规借调占用中小学教师。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依法积极管教。开展教师节系列活动,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奖励和褒扬宣传,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坚持不懈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用好教育民生资金专户和资金监测系统,强化对各类教育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按时足额拨付,提高资金使用质效。积极推动教育工程项目资金纳入专户管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按进度划拨工程项目资金,保障各类工程建设序时推进,按期交付使用。做好“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积极争取统一战线和广州帮扶力量支持毕节教育发展。深入实施“护苗行动”,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深化开展教育领域法治建设,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学法、遵法、守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及被伤害案件发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严格落实“一把手、网格化、周调度”、“1530安全教育”等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安全宣传教育,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