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徐勃

曾强

徐鸿雁

    本报记者 罗欢 岳端 徐颖 何雨家

    今日贵州,“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的教育新期盼。

    近年来,贵州教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的品质、温度、多样性、幸福感、支持力和保障力,以稳健的步伐为孩子们铺就坚实的成长道路,贵州“大基教”入学难题逐渐缓解、城乡发展向好向优、育人方式立体多元。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贵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首位,书写了一份份有温度的答卷,使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人大代表徐勃:

    把教育塑造成榕江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把最好的地给学校,把最多的钱花在教育上,用最有力的措施引进人才”,这是榕江一以贯之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回顾2024年,榕江县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黔东南州高考成绩提升最快的县市之一,中考高分段学生人数同样在全州遥遥领先。榕江二中更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殊荣。

    近年来,榕江想着法子把体育和教育绑在一起,推动共同搞发展,现在,全县有20所全国都认可的足球特色学校,还有18所省级的体育特色学校,搭建“班超”校园足球体系,与手机“抢”孩子,从娃娃抓起夯实人才根基,真的做到了以体育人。“班超”赛事获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加赞赏,顺利入选贵州改革典型案例。在榕江,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这一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省人大代表、榕江县委书记、县长徐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五无融合”“金字招牌”这三个关键词,为榕江新一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徐勃表示,要打造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将教育塑造成榕江继“村超”之后的第二块“金字招牌”。榕江将继续深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五育并举”的原则下稳步探索榕江县“五无融合”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一是教育要培养感恩心。榕江教育强调感恩,教育学生感恩各方,从感恩到付出,培养有益社会的人才。二是教育不离体育。学校推行体教融合,开设体育和非遗课程,促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教育遵循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不搞高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关注心理健康。四是教育以教材为本。减少无谓练习,专注教材学习,减轻学业压力,增强学习信心。五是无足球不榕江。把足球作为榕江体育的核心之一,不断营造“大足球、大体育、大健身、大健康”的校园氛围,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热爱足球,在欢乐的足球海洋里茁壮成长。

    徐勃坚信,抓教育就是抓榕江的未来。如今的榕江,教学体系日益完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光彩。“我相信,榕江的教师会因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而自豪,榕江的学子会因为在这里学习而感到骄傲,榕江的教育事业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政协委员曾强:

    聚焦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的由来,我认为要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应该将重点聚焦在‘优质’两个字上,即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贵阳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万千家庭的共同愿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贵州教育的使命所在。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曾强认为,首先学校要实现高质量治理。一所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办学方向是立校之基,此外制度设计应该科学高效,才能获得老师、教职工、学生家长的认同,从而实现高质量治理。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如何评价以及监控? 不能仅仅“看分数”“看成绩”,更应该着力于学生长远发展、全面成长。只有教育导向正确,有利于孩子全面成长、有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第二,要实现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改变,课堂才会变。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绝大部分的学校“硬件”已经非常好了,很多家长对家门口的学校满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老师是否满意。曾强认为,真正的好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家长一起成长。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的成长,现在很多老师之所以只能“教教材”,不能“用教材教”,实际上是学科专业素养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队伍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能用旧知识来教新学生。学科知识如今已经应用到什么领域了? 最先进的学科前沿知识在哪里? 老师需要在这些方面打开视野、提升认识,学生才会得到提升。

    最后,要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成长,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曾强告诉记者,作为贵阳一中的校长,学校一直以来关注的并不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他们。优质学校更应该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未来发展有用的接班人,只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才能行稳致远。此外,要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同样十分重要。曾强表示,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让善于学习的技能伴随学生的一生,为个人后续的高质量成长奠定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人大代表徐鸿雁: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行业的省人大代表,水城区第二教育集团负责人徐鸿雁不断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率先在水城区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率领核心团队筹建六盘水市水城区第四小学 (严家寨校区)、六盘水市水城区第七小学 (红山校区),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辐射引领作用,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将优秀骨干、教学能手充实到各校区,强师资、优结构,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水城区公办强校工程,成功申报公办强校省级项目示范校,引领区域内多所学校加入国际教育联盟,带领区域内17所学校组建“领头雁”教研联盟,与10余所城乡学校联创共建,协同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孩子。

    推动六盘水市教育行业代表工作站建设,努力搭建起政府与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桥梁,确保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建立“检爱木兰”家庭教育指导站,在学校、社区、家庭宣传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全方位促进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学校坚持“推动五项教育·坚定‘五个认同’”,培根铸魂,引领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创建适合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的民族大家庭,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并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展“三名一骨干”工程、“青蓝工程”,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观念更新。

    徐鸿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将继续带领学校全体师生,坚持党建引领,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持续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续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