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3版:两会特刊 -> 优化激励政策 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民盟贵州省委:

优化激励政策 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省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秘书长陈光荣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廖尚海

    乡村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一环,而乡村教师则是推进乡村学校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民盟贵州省委针对如何优化乡村教师的职业需求、待遇、成长、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尤为关注,两会上,带来了《优化乡村教师激励政策促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的提案。

    “留下来”如何变成“教得好”

    2015年,国务院颁布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通过计划的实施,乡村教师各方待遇极大提高,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此后,同此计划相配合与适应的政策方兴未艾,并沿着向乡村倾斜的方向稳步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态势趋好,尤其较好地缓解了“引进来”和“留得住”的问题。

    但在“教得好”方面依然困境重重。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教师总体上比较认可现有乡村教师政策的激励作用,但对具体政策的激励作用感知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认可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教师编制政策、生活补助艰苦边远津贴、重大疾病救助政策、教师荣誉政策和工资水平总体提高等政策的激励作用,认可进修培训、教师减负和学校考核评价等政策的激励作用。但在班主任津贴、教师周转房、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政策等的激励作用感知总体偏低,且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在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的认可度并不高,调研中乡村教师认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激励作用的正向比例仅为28%,而负向比例高达30%。

    据此,为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坚定植根乡村、奉献乡村教育的决心,民盟贵州省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精细化乡村教师政策供给

    乡村教师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应准确识别乡村教师需求,充分考虑到教师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在平衡好教育贡献与职业提供诱因的基础上,兼顾做好政策的补偿性、普惠性与激励性,并依据乡村教师在工作环境、教学水平和从教年限等结构性差异给予精准的分类政策供给。提案建议,首先加大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可借鉴山东、河南、吉林等地的乡村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政策,从教满10年、20年、30年的乡村教师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称评审条件、指标分配等方面应进一步向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音体美等副科教师倾斜,允许乡村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职称,使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其次探索完善“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可依据离城距离、交通便利性和工作条件等参数,采取网格化地理与津贴精准匹配机制确定各类学校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鼓励各地依据学校的艰苦偏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凸显梯度化补偿激励效果,促进乡村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提案建议,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对薪酬待遇的提升政策是最有感,也是最为期待的。调研显示,51.7%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处于“中下等”,25.5%认为是“中等”,20.9%认为是“下等”,仅有1.8%认为是“中上等”。建议建立乡村教师工资收入长效增长机制,参考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物价水平,及时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标准,保证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城市教师和当地公务员,优化乡村教师相对收入感知。此外,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社会保障体系,足额足项为乡村教师缴纳五险一金,建立完善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大病救助等制度,协助乡村教师解决住房问题,逐步优化乡村教师综合待遇。

    推动乡村学校工作生活环境改善

    要让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得好”,既需要央省政策的宏观引导,也需要乡村社会振兴的中观支持,还需要乡村学校环境的微观改进,为乡村教师提供安心从教的工作环境。

    提案建议,切实落实周转房政策,改善乡村教师在校的生活住宿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偏远乡村地区,可为远途教师提供单身公寓,配备食堂、健身器材和校医院,保证教师有落脚点和较强的身体素质,让其安心扎根乡村从教。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在校办公条件,除做好学校硬件建设,绿化、美化校园外,注重添置、更新教师办公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努力营造出优美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

    调研中,乡村教师认为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执行力度,更有利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选派到乡村学校的城镇教师存在出工不出力,影响乡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生态;所选派到城镇学校的乡村教师较为优秀,交流轮岗很可能成为其工作进城的契机,对其他乡村教师有所不公。

    鉴于此,民盟贵州省委建议:首先研制科学的选拔标准,县级教育部门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合理设岗,经过个人申请、学校考核、岗位竞聘等程序进行层层选拔,严格规范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与程序,确保过程的公开公正;其次,应以满足发展需求、补强发展短板为导向,合理安排交流轮岗教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分工;此外大力推进城乡校长的交流轮岗,及时提高校长治校水平,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