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8版:论苑 -> 植根掌握学习理念的初中数学“节律式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植根掌握学习理念的初中数学“节律式教学”研究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三步一环”节律式教学模型图

    杨海莲 代维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和进城务工子弟越来越多,贵阳市花溪区的教育教学环境受到震荡,数学课堂教学难度急剧增大,为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学习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健康、个性化地成长,我们开始了以“打破传统教育桎梏,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的植根掌握学习理念的初中数学“节律式教学”探索与研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采用实践实验、反思重构、总结提升、试验检测、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融合,交替发展。

    一是创建课堂教学节律阶段

    立足于教师的“教”,以教学理念的更新为目标,针对“简单教学,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利用国家级课题《校本教研在课改中的作用》作为研究平台。在实践探索之初,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但随着这一模式的推进,我们发现教师只注重情景引入、活动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热闹的课堂收效甚微。为解决这一困惑,在专家引领下,受布鲁姆掌握学习理念和怀特海教育节律思想启发,把探索重点转到以学生学习需求和认知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上。利用校本教研研读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通过课例评议研讨、反思重构、专家指导,探索教学环节的有效性。逐步摸索出课堂教学的节奏,提炼出“整体感知 (好奇猎奇、兴趣爱好,突出‘广泛性’),精准建构(质疑释疑、提炼归纳,突出‘系统性’),综合运用 (拓展运用、形成能力,突出‘延伸性’),其中‘综合运用’,既是一个教学循环的终点,又是新一个教学循环的起点,由此架构成不断学习、螺旋提升的‘三步一环’”节律式教学模型,从课堂层面创建了西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节律。该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结题成果二等奖。

    二是创立智慧发展节律阶段

    立足于学生的“学”,以探索学生智力发展为目标,针对数学教学“题海战术,忽视学生发展节律”的问题,以省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为抓手,在掌握学习理念和教育节律思想引导下,紧扣学生心智发育节奏,探讨学生智慧发展节律。以“三步一环”节律式教学模型为载体,在实践探索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学素材。从而创设出具有“感知·反应;探究·补充;满足·拓展”三大元素和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前置探究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体系,使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质疑,增长智慧,融会知识。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据此,从哲学层面创立了“整体的、经验的、可错的→体系化、科学化、准确化→贯通、综合、迁移”的西部农村学生智慧发展节律。该成果获贵阳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三是创构数学教育节律阶段

    立足于“教育规律”,以探索适切的数学教育规律为目标,为了解决“单向灌输,漠视数学教育规律”的问题,将学生智慧发展节律与课堂教学节律契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评价就成为我们探索的重点。我们以“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实践与评价相嵌入、定性与定量相融入”的评价体系为杠杆,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表、小组活动评价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家长评价表,实行学生、教师、家长参与的综合性过程评价机制。让花溪区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培养学习兴趣;理解数学内涵,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数学应用,提升学习品质。从教育层面创构了“初始理解,力求广→详解关系,力求精→综合提升,力求用”的花溪区教育节律。该成果获贵阳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四是创生“节律式教学”体系阶段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了187场参与式主题培训,培训教师17848人次。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教师亲自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实践、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学会提炼,使教师明白课堂教学只有唤起每一个人的内在动机、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的教育变革才会有足够的动力、才能具备智慧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实践探索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实践探索中,我们除了参与式主题培训外,还在花溪区所有中学进行反复的课堂实践,让老师通过“案例诊断、反思重构、理论积淀、机制提炼”验证成果的创新性、本土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创生了西部农村初中数学节律式教学理论体系;创构了由“教的节律:引发思考→精准释疑→促进生成;学的节律:好奇猎奇→理解内涵→解决问题;评的节律:诊断评价→过程评价→终结评价”架构成“三线融合并进、螺旋提升,系统完整”的节律式教学实践操作图谱,形成了节律式教学实践体系;完善了节律式教学内涵。不仅为西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经验,也为整个课程改革提供新案例,弥补了“项目研究与实践应用相脱离”的缺陷。

    (作者单位:杨海莲为贵阳市花溪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代维明为贵阳市花溪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