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鸭甸小学创新开展劳动教育
来,一起体验小小蘑菇屋的奇妙
![]() |
卢瑞老师(中)带领大家开展菌菇种植活动。 |
本报讯(记者 刘小钰)近日,清镇市鸭甸小学学生们日前制作的菌包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环节——套袋,再下一步就是收获的蘑菇了。
早在2024年11月14日,清镇市新店镇中心学校的教研员卢瑞老师,为了发展乡村特色教育,又一次走进了曾经工作过的鸭甸小学,带领学生们走进“小小蘑菇屋”的第一单元——了解蘑菇。
去年11月28日,“小小蘑菇屋”迎来了第二单元——菌包的制作。学生们首先阅读任务单,了解蘑菇生长所需的条件,计算出锯末、麦麸、红糖水、石膏粉等材料的重量,搅拌均匀完成装袋。
近日,同学们接种好的菌包终于迎来套袋环节,大家小心翼翼,仔细地用酒精擦拭着外包装的塑料袋,避免菌包受到污染。套袋完成后,他们将菌包整齐地摆放在准备好的架子上,等待着菌丝的萌发和生长。
“这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实际体验了种植蘑菇的全过程,还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和科学种植的重要性。”清镇市新店镇鸭甸小学负责人姚颖表示,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劳动教育和校本课程的结合,不仅为学生拓宽了接受知识的渠道,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热爱劳动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基础。
鸭甸小学是为数不多的村级贵阳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除了开设了蘑菇种植劳动实践课程外,2023年9月,老师组织学生们利用校园内的闲置土地种植菘蓝,菘蓝的叶子提取物可作为蜡染的材料,在《天工开物》 中就记载着“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菘蓝就是其中的一种。同学们体验了种植—采收—提炼的过程,不仅丰富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品格。
鸭甸小学还计划在2025年开展养蚕、养鸡等劳动实践活动,利用闲置土地种植多种农作物,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自然。“特色劳动实践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自然学科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们生活技能,让他们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发挥乡村教育的独特优势,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模式,为乡村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姚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