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黔灵名师”杨秀娟:

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教育

2025年01月02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杨秀娟 自述 本报记者 熊江睿 整理

    “钟爱教育事业,放飞理想之花。”这是我追求的境界,岁月匆匆,时光转瞬即逝,从我踏进工作岗位至今已25年,回首过去,作为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忱与钟爱。

    我叫杨秀娟,是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小学校长。今天,我来讲讲追梦山乡的教书育人故事。

    心怀“少年”矢志坚情注“少队”多彩园

    我出生于雷山县丹江镇羊排苗寨,家里有四姊妹。小学五年级时,我不幸失去了父亲,那时最小的弟弟刚满3岁。从小我们四姊妹就与爷爷奶奶、妈妈过生活。

    但我没有为了生活的困苦而低头,我努力学习,得空就会帮助家里干活。农活、打柴、割草都是常事……

    1999年7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雷山县郎德镇岔河完全小学任教。岔河完全小学给我安排了一间木屋,这间木屋既是寝室,又是办公室。放学后,我自己找柴、种菜、煮饭。我在该校工作了8年,就当了8年的班主任,并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8年。

    艰苦的教学环境使我得到了历练,当时我担任的教育教学统考科目也在学校均名列前茅。2007年9月,我通过遴选的形式考进了多年梦寐以求的雷山县丹江小学。

    2017年9月,我到雷山县第三小学任教,并担任雷山县第三小学副校长,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我经常利用五一节、六一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三生四爱五心五好”“高举队旗跟党走”等活动,辐射了20000余名少先队员和600多名辅导员教师。同时,结合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的历史、雷山红军烈士胡仲毓的革命故事、雷山县脱贫攻坚英雄等先进事迹,以及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惠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教育少年儿童爱党爱国,以实际行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平日里,我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用心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自己苗族教师身份和在师范学校练就的歌舞文艺功底,在给孩子们讲授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运用苗汉双语讲课,将苗族芦笙舞、板凳舞、飞歌、刺绣等地方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并开辟第二课堂进行活动育人。

    我带头实施的“国家课程+乡土教材+苗族歌舞”教育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视听,激发了课堂活力,增添了校园魅力,成为岔河小学生的知心姐姐,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

    在雷山县第三小学担任副校长期间,我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国家法定节日、中华民族节庆和地方民族节日为契机,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诵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等校园文化活动和苗族芦笙舞、铜鼓舞、扁担舞、板凳舞、锦鸡舞、木鼓舞,苗族飞歌、苗族刺绣等“非遗”技艺展演比赛活动,构成了“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教育教学特色。

    爱洒“少工”群英绽示范引领促成长

    我深知“亲师而信道”,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走进学生心灵,赢得学生信赖,才能教书育人,有效工作。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我鼓励优秀学生持续努力,帮助学困生努力学习,坚持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忙、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促其闪光。

    在教学科研中,我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广泛汲取营养,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2020年5月,贵州省小学语文省级乡村名师杨秀娟工作室成立,由我担任工作室主持人,我积极带领团队到凯里、从江、黎平、施秉、丹寨等市县送教送培活动10余场,深入雷山县大塘小学、掌雷小学、固鲁小学、达地小学、毛坪小学等乡镇开展送教送培活动40余次。至今辐射带动教师2000余人。切实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老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进步。

    倾心付出不言苦扎根奉献终不悔

    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人是雷山县示范幼儿园老师,2018年不幸患上了脑梗死疾病,造成半边瘫痪,工作和生活不能自理。我每天早上7点钟去学校上课,下课后去医院照顾他,我拼命完成工作,照顾生病的爱人,不是在医院陪伴输液、扎针,就是在家里帮助爱人做热敷、按摩、训练等康复运动。

    在爱的滋润下,我的爱人身体逐渐康复,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2020年,我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小学语文乡村名师”;2021年,我被雷山县委、县政府评为“新时代最美教师”道德模范;2021年,我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骨干教师”;2022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23年,我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黔灵名师”;今年,我被黔东南州教育局评为“2024年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优秀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路走来,我在默默耕耘中历尽辛苦,但也是硕果累累。

    2021年9月至今,我回到雷山县丹江小学担任校长。25年,一段不短的风华岁月;25年,我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我生命的沃土在雷山,我的事业根基在雷山,在这里,我播种阳光,收获春天,收获希望,我将用自己的双手默默耕耘,我热爱的事业——雷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