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飞出“金凤凰”
——兴义市敬南镇初级中学育才侧记
![]() |
![]() |
![]() |
特约通讯员 罗振 邵贞虎
50余载,校园内一棵只有拇指大的杉树长成了需要两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杉树上爬满茂盛的三角梅,三角梅争相怒放,这独特的风景展示着学校的成长之路。50余载,这所乡村初级中学送出5万多名农村学子,让一代又一代走出山旮旯。校园里的这棵杉树与三角梅,见证了50余载敬南镇初级中学育才岁月。
质量立校
距离兴义市城区20公里的敬南镇初级中学,有1345名学生,93名教师。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景致宜人、人文荟萃的万峰林之西峰林喀斯特大山深处。学校始建于1972年,依山势而建,使得校内“地形复杂”,教学楼、宿舍、足球场分散在坡顶坡底。校园内腾飞的雕塑,漂亮的绿化点缀其间,教学楼门前巨大的杉树见证多年来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的时光。
这是兴义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之一,一直承担着敬南镇片区内的初中教育。因为优秀的教学质量,家长都慕名把子女送到这所乡镇初级中学就读。
在喀斯特深处的敬南镇初级中学,配置了理化生、心理室等功能室,校园信息班班通等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长期以来,学校以“办值得敬重的学校”为宗旨,以“承山品、求真知、达天下”为理念,以“铸师魂、树名师、育栋梁、创品牌”为目标,教育质量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州农村学校的前列,吸引了不少附近乡镇莘莘学子选择来这里度过快乐的学习时光。
“如果没有敬南镇初级中学,也许很多周边孩子会失去深造的机会。”敬南镇初级中学校长张显兵就是敬南镇皮山林村的人。他1999年毕业于敬南镇初级中学,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兴义市中等师范学校。从师范毕业后,张显兵选择回到母校执起教鞭帮助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去。
学校教师雷晓在敬南镇初级中学任教已有22年,她的孩子黄庆壹初中就读于敬南镇初级中学,2021年考入兴义市第八中学,今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南开大学录取。
谈到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读初中,雷晓表示:自己对学校的管理和质量很了解,学校虽然在山旮旯,但也能飞出“金凤凰。”
五十余载桃李芬芳。敬南镇初级中学的毕业生,很多都考入高中,后来考入大学。
多年来,敬南镇初级中学的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为兴义八中、兴义一中等示范高中输送很多优秀学子,仅2022至2024年三年间,就有91名学生考入兴义八中、兴义一中、兴义五中、贵州省兴义中学等示范高中,579人上普通高中最低分数控制线,每年上线率均在50%以上。
特色强校
敬南镇初级中学能走出这些优秀学子实属不易,探索出了一条低进高出的发展路子。但作为农村的一所学校,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体育等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村教育离不开乡土底色,乡村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校长张显兵称,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意识到,基于地域优势,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发展自己的特色,是一所乡村学校可行的道路。
学校开辟了5亩劳动教育基地,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将这些地分成块,承包到各班,老师带领学生根据不同的季节种玉米、红薯、姜、白菜等农作物。
课外活动时间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收获庄稼,体验收获的喜悦,现实版“开心农场”上演。
“现在农村来的学生,好多没干过农活,不知道怎么翻土。有的学生问,种玉米放多少玉米籽合适? 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收获的喜悦。”敬南镇初级中学班主任骆林说。
每年的春季学期,班主任带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种玉米,教学生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浇水等,静待开花结果。
在劳动中,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经过种植玉米全过程的劳动体验,相信今后每个同学都对粮食更加珍惜。”八年级学生张静娴说。
学校的劳动教育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今年,学校被评为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修炼校园文化,乡村学校也能办出高品质。如今的敬南镇初级中学,足球、书法、绘画等十余个课外社团丰富多彩,跳跃、活力满满的大课间操独特,篮球、乒乓球比赛多样……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站在舞台的中央,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学生在校园多元健康成长,总能找到自己特长。学校女子足球队曾两次获全省初中生联赛第4名和第6名、多次获全州初中组冠军的好成绩,男子足球队也多次获全州初中组冠军。
“学校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可以自己选择,我喜欢足球,就选择了足球,每天都很开心。”该校足球队队员九年级学生代大芬说。
默默耕耘,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贵州省十佳乡村学校少年宫、贵州省民族团结示范学校、贵州省“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全州绿色学校、全州文明单位、全州示范家长学校、全州“五四”红旗团委、全市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在大山深处办学,山旮旯也能飞出很多‘金凤凰’考上城区高中,社会、家长及学生的认可满意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张显兵校长自豪而高兴地说。
身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旮旯学校,能让教育回归本真,向社会飞出更多更美丽的“金凤凰”,变为“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