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315所幼儿园全面提质
闲置村小变身幼儿“游乐园”
![]() |
息烽县养龙司镇江土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孩子们。 |
本报记者 罗欢 特约通讯员 余杨智
2024年,贵阳(含贵安)315所幼儿园通过“薄弱园提质”工程省级验收。贵阳贵安乡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得到逐步加强,教学设施持续完善,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让教育改革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
村园落地 幼儿入园“不再愁”
随着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其资源布局与结构面临新的挑战,依托“薄弱园提质”工程,贵阳贵安各类村级园“落地生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开阳县楠木渡镇两路村,记者见到了在当地村小里“圈地”办园的——开阳县楠木渡镇第一幼儿园两路分园。
2020年,在开阳县教育局及其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阳县楠木渡镇第一幼儿园园长刘明菊带领团队来到两路村岩脚组,依托“薄弱园提质”工程,投入22万余元,将闲置的村小教学楼盘活成为村里幼儿的“游乐园”,解决了当地幼儿在家门口“无园可上”的困境,让家长们再也不用到十多公里外的镇上“陪读”。
开阳县楠木渡镇二幼谷阳分园、息烽县鹿窝镇新杨山村幼儿园、修文县洒坪镇幼儿园中寨分园……一所所村级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心园的资源优势和先进理念得以有效辐射,带动周边村园共同提升,形成了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让家长们不再为孩子的教育长途跋涉。
普惠民办 增加家长“选择权”
贵阳市教育局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补齐教育短板的重点工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民生工程,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进一步拓宽了家长的选择空间。
作为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观山湖区建安三幼始终秉承“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的办园理念,每年固定投入20万余元更新教玩具、优化幼儿园办园环境等,提供延时托管、校车接送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
而贵阳南明区甲丁堂幼儿园也是一所普惠性民办园,为让幼儿在园期间享受更好的育人环境,2024年暑假期间,幼儿园投入10余万元,对大门及卫生间进行全面改造,新增小推车、自行车、安吉木板等户外体育玩具,新增幼儿图书420本……环境焕然一新。
如今,孩子们在民办园也能够享受到与公办园同样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服务,这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成长体验,也让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得到了缓解,家长和孩子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提质增效 优质园遍地开花
为提升保教质量,全市“一盘棋”,建立学前教研指导责任区,不断发挥名园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城区园对农村乡镇园、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帮扶带动作用。
为办好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幼儿园久长分园这所村级园,高寨乡幼儿园主动出击,统筹全乡各园教师组成帮扶引领团队,争取贵阳市云岩十二幼、开阳县“双普”专班、开阳县第八责任区等优势资源对久长分园把脉和引领,从师资培训、环境优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久长分园的教育水平,让孩子们在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家长们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在南明区太慈桥街道车水路79号,这所普惠性民办园也积极寻找“外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这就是——贵阳市南明区咪呀幼儿园。
该园通过“借力”贵阳市南明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和贵阳市南明区第八实验幼儿园,建立健全幼儿园各口工作制度,并将各类制度形成管理手册,规范上墙的同时还制作成PPT方便管理人员和岗位教师学习与掌握。该园园长龚芷瑶表示,制度的完善是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的坚实基石,制度的规范化和透明化让教师们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介绍,2023年底,贵阳学前教育公办率达63.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5.1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62%;2024年底,贵阳贵安共有省级示范园42所,市级示范园167所,省级示范园和省级一类示范园均在全省位列第一,2024年,贵阳贵安有315所幼儿园通过“薄弱园提质”验收,扩优提质成效显著,将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
未来,贵阳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学前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