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离开10多年后,依然牵挂那些孩子——

3年支教时光让李军终生难忘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军支教时组织学生召开讨论会。

    本报记者 侯帮虎 特约通讯员 李丽

    21年前,李军离开湖南长沙,带着拳拳之心来到偏远的贵州省六盘水市乌蒙镇盘县四格彝族乡中学(现盘州市乌蒙中学),3年支教时光,他经历了失落不安和疲惫退缩,然后与孩子们一同成长蜕变,创造了当时全班60余名学生有30余人考取重点高中的佳话。

    支教结束,回到长沙,李军时时念着乌蒙镇的孩子们。10多年来,他不断返回乌蒙镇,并带着爱心企业的物资和鼓励,温暖着小镇学生,仿佛支教的李老师从未离开。

    四格彝族乡中学的辉煌一页

    “我一定要去,我要了解西部,锤炼自己,加深和农村孩子之间的感情。”

    21年前,已拥有“省三好学生”“校学生会主席”等荣誉的李军,在得知国家号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计划后,坚决地选择了四格彝族乡中学,这也成了他一生难忘的地方。

    偏远、泥泞、简陋。那个决心锤炼自己的李军,面对偏远乡村中学的艰苦条件,也感到过彷徨。然而,当他面对那一双双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眼神时,他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坚持、再坚持,他适应了环境,并沉下了奋斗的心。

    当时,学校没有政治和历史的专业老师,李军踊跃挑起重任,并附加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周包括晚自习在内26节课的工作量,加上学生的管理,让他感到身心疲惫。为了让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家,除了吃饭睡觉时间,李军一直和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在即将去打工的路上,被李军拦了下来。在经历了反复的劝说阻拦之后,这名学生重新回到教室。

    “锤炼自己”并不是说说而已,李军的努力同学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而在班主任李军的帮助下,同学们学习之外的问题越来越少,有更多的心思投入学习中,班级学风开始转变。3年下来,全班60余名学生有30余人考上了重点高中,书写了四格彝族乡中学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而那个在打工路上被拽回教室的学生,最后还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携手爱心企业助力乌蒙

    支教结束,李军返回长沙,开启了人生另一段路程。然而,那个陪伴他成长蜕变的学校、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让他无法忘记。

    10余年间,他不断返回乌蒙镇,为孩子们带来爱心捐赠和关怀。

    今年8月14日、12月8日,李军携好友湖南长沙望涧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勇两次前往乌蒙镇中学,对在乌蒙镇中学就读和即将进入乌蒙镇中学就读的7个成绩优异家庭困难的孩子进行入户考察后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李军一行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活动,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关注,更彰显了社会责任和担当。它不仅给予了乌蒙镇中小学贫困学子生活上的帮助,更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点亮了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