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园丁潘兴华:
以艺术家的眼光“雕琢”每一个学生
![]() |
潘兴华老师在学校开展象棋比赛活动。 |
![]() |
本报记者 熊江睿
“爸爸,您快回来哈,好不好!”在工作中铁石般的“组团式”帮扶教师潘兴华,看着4岁儿子视频中的期盼,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
从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物流系副主任到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办公室主任,再到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竹笛、象棋、篮球社团指导老师,在多重身份集于一身的背后,潘兴华用自己从未停止的步伐和奉献,让一所县职校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悄然蜕变。
2024年8月,潘兴华获得“优秀‘组团式’帮扶教师”荣誉。
从“支教老师”到“组团式”帮扶教师
2022年上半年,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出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 (组通字〔2022〕17号) 文件,要求对重点帮扶县的高中阶段教育进行“组团式”帮扶,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原则,集中力量帮助西部10个省 (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广东省广州市对贵州省毕节市进行“组团式”帮扶,又经两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广州天河职校与贵州7所中高职院校组团帮扶毕节市的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位于黔南州都匀市的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便是7所院校之一。
2022年7月,潘兴华与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物流系总支副书记罗国勇正在商议工作,罗国勇突然接个电话后给潘兴华说,“我们前面上报参加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小陈老师因职称不符要求被退回,我自己向院组织部申请去,刚刚组织部又来电话说我超过50岁了也不符合。”
随后,两人沉默了二至三分钟,罗国勇说,“兴华,你去吧,你曾支教过,有经验,去把我们帮扶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起来!”
“没问题!”潘兴华接过罗国勇的话说,“我完全服从组织安排。”
就这样,潘兴华去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工作提上了日程。
2022年8月,正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展“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的潘兴华,接到去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的通知后,便急匆匆回学校移交完工作,来到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启了新的工作。
“我来帮扶的时候,我大儿子马上进高一,小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正需要我这个爸爸照顾他们。”潘兴华笑道,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起此任,并做好帮扶工作。
谈及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潘兴华回想起他大学毕业时,在黔南州荔波县瑶山中学支教的一段历程。他说,“2001年,我从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后,在瑶山中学支教了近两年,时隔这么多年,再次走上支教之路,两次一对比,由衷地感受到了贵州教育的山乡巨变。”
教书育人的初心始终不变
“时代在变,我也在变,但我教书育人的初心仍然不变,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我的使命。”潘兴华说,他到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后,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
在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潘兴华担任的是办公室主任,他从规范学校制度建设抓起,指导行政办修订学校制度,规范校长办公会流程,规范会议纪要,重大事项上给予合理建议等等。
“我对于中职教育,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宿舍管理、社团管理、招生就业、财务管理等方面均有具体的实干经验,刚好能派上用场。”潘兴华说,他发挥所长,在学校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他知道学校极缺体育教师后,马上向教务处申请承担体育与健康教学。
在教学的实践中,潘兴华发现,由于学校学生活动较为单一,学生活动不够丰富多彩,他便组织学生成立了篮球、竹笛、象棋三个社团,同时兼任三个社团的指导老师,一个人以较高水平横跨几个领域指导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在组织社团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队服不统一,影响队伍的整体形象,潘兴华马上向外寻求赞助,给学生解决了统一的队服问题。
学生训练竹笛要有统一调的竹笛,潘兴华自己出资采购竹笛给学生作为训练工具。以赛促教开展象棋比赛需要有象棋才能开赛,潘兴华自己又出资采购象棋作为训练及比赛工具。
这些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潘兴华在“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感人故事。
不到3个月,潘兴华所带社团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提高,竹笛队的学生可以上台演奏简单曲子;象棋社团的学生从不会看棋谱到会下盲棋,还参加了毕节市高中组赛项比赛;在篮球方面,更是让学生整体水平在县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岁月如梭。在2023年11月,一年半的“组团式”帮扶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潘兴华的工作得到学校师生认可,都舍不得他离开。同时,学校领导班子为了让校园文化能得以固定传承,恳请他再帮扶一届。为此,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去函到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挽留他留下来继续帮扶。
潘兴华经双方院、校领导谈话,特别是篮球、象棋、竹笛三个学生社团的期盼,又留在学校继续再干一届,继续在“组团式”帮扶工作路上前行……
“两个育人理念”让学生成长成才
在纳雍县中等职业学校,潘兴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和实践,探索出“两个育人理念”。
“一个育人理念是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如何将不好的牌面打成好牌。”潘兴华介绍说,“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有使命感和用艺术家的眼光来打出一手艺术性极强的好牌。”
“第二个育人理念是‘根雕’理论,中职学校教师要以艺术家的眼光去‘雕琢’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成为有价值的‘根雕’,这样的学生同样是社会人才和国家栋梁。”潘兴华告诉记者,按照这个理念思路,他与学校领导拟定了一个“百名英才”培养的帮扶计划,让帮扶团队及纳雍职校教师都一起加入这个计划中,共同去发现、培养、雕琢“根雕”,让学生成长成才。
同样是来“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的党委书记,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吴成杰,一提到潘兴华就会说,“兴华爱好广,脑子活,熟悉中职教育管理及学生习性,特别是对中职学生应‘根雕’式去雕琢的理念将会带到天河职校去推广。”
“潘兴华是一个多面手,在很多领域都有较高水平,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周世桥对潘兴华评价道,潘兴华不仅仅是尽到了一个办公室主任职责,在学校很多方面均协同管理。
“他是学生心中的‘老潘’。”周世桥说,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时候起,所有学生都不叫潘老师,而是叫“老潘”。学生一提起“老潘”,都很佩服,因为在多个领域都可以作为教练级的老师,当然会发自内心喜欢和折服。
“他对学生很大方,经常请所带的社团成员周末加餐。”周世桥告诉记者,潘兴华经常和同事说,学生现在正是长身体,也是正需要关心的时候,老师在这个时候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程,说不定一块“根雕”就成了,之后他对社会的回报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如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