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延伸阅读

让屯堡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2024年6月,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西班牙友人对贵州出版的图书表现出浓厚兴趣。

2024年6月,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观众在贵州展区看《屯堡文丛》系列图书。

安顺天龙屯堡演武堂里,一出地戏唱家国。梁文栋摄

    在安顺天龙屯堡的演武堂里,喝一口大碗茶,观一场地戏,被游客当成是到安顺天龙屯堡旅游必打卡的项目之一。

    舞台上,地戏演员郑汝红与同伴们一起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战旗,手持兵器,在铿锵的锣鼓伴奏中呈上一台 《三英战吕布》,赢得满堂喝彩。

    屯堡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研究推广?

    对此,贵州大学教授李建军认为,研究推广屯堡文化的价值在于建立对过往屯堡历史的理解与尊重,更在于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应用的创新意识,进一步阐述好屯堡文化的时代价值。

    我们看到,无论是官方、学界还是民间,都把传承和研究推广屯堡文化作为一种使命。

    2023年10月,贵州印发《关于统筹实施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的工作方案》,将“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列入“四大文化工程”之一,并指出,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方面,要汇聚国内多学科一流专家集中攻关,深入做好屯堡文化的研究。

    研究成果相继出现。今年6月,作为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之一的《屯堡文丛》首批图书出版发行,引发学界关注。

    文化学者走上讲台。11月29日,贵州师范大学东校区会议中心,文学院副教授汪青梅作了一堂名为“从神秘屯堡发现多彩贵州”的专题讲座,讲述屯堡文化的由来、发展、保护现状。她说:“‘屯堡’是打开贵州的一种方式。”

    非遗传承各展所长。79岁的非遗传承人秦朝明,已配合省非遗中心完成了安顺唱书非遗项目抢救性记录工作。他说:“希望有人能一直唱下去。”

    屯堡村落线上“出圈”。“今天带你们看贵州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网络达人“壶提提”穿着精美的屯堡服饰,在抖音平台带领网友打卡屯堡村落,领略600年的古风遗韵。

    安顺学者杜应国认为,屯堡文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独特性与唯一性。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认为,应该像敦煌学、徽学那样,有组织、有步骤地建立地域性专门学科——屯堡学。

    专家也呼吁,要更加关注屯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此,文化学者钱理群认为,今天屯堡文化研究的一个日显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旅游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要探讨屯堡传统文化对于乡村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