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7版:论苑·高教 ->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

思政教育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黄玖琴 胡美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这一重要会议精神融入贵州省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不仅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任务之一,更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思政课注入了生长动力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思政课的时代感与实践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确保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阶段的精准对接,这为贵州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融入,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扇全面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窗口,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种子,为培养具有深厚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一举措,如同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着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励着他们成长为能够勇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担的栋梁之材。同时,这也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注入了鲜活力量

    在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中,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将思政课程设计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的阶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轨迹,策划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从小学阶段侧重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趣味横生的实践活动到中学阶段史实分析再到大学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不仅确保了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更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贵州省各小学会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亲身体验到政策的落地实践;中学里,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大学里,学生们则积极参与模拟政协活动,模拟政协提案的撰写和讨论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实践的力量,更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参与热情,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们接触社会、理解国家政策、提升实践能力的广阔舞台。

    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致性、递进性和实践性原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为培养具有深厚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思政课注入了光明指引

    在探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中,贵州省教育系统正以蓬勃的创新活力,引领思政课的全面革新。各学校紧跟时代脉搏,巧妙地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最新时事热点和国家发展成就之中,让思政课内容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贵州省对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系统培训、学术研究、实践体验等多维度的提升路径,教师们不仅深入领会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精髓,更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以精湛的教学技巧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并积极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贵州各学校通过整合理论研究、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跨学科合作等多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综合、深入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成为了具有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此外,贵州各学校还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科学、多元、及时的方式评估全会精神在思政课中的融入效果。总之,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实践探索,贵州省的思政课不仅注重理论教育,更强化实践导向,力求实现知行合一。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有深度、有创新、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正逐步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为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着力量。展望未来,贵州省教育系统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作者黄玖琴系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美琳系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为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24年专项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