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第四届贵州省大学生影评征文颁奖仪式在贵阳举行

18名大学生作品获奖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颁奖现场。

    本报记者 陆青剑

    映画驻留记忆,观影激荡青春。日前,由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光影黔评”第四届贵州省大学生影评征文颁奖仪式在贵阳举行,李德静、贾鹏、董亭亭、谢蓉、林思睿等18名大学生的应征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马俊、王灿等24名大学生的应征作品获入围奖。

    “光影黔评”贵州省大学生影评征文活动由贵州省文联主办,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和《电影评介》杂志社承办,全省各高校协办。该项活动两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四届,《电影评介》 杂志积极推动,省内各高校的倾力支持,影响力在全省范围内越来越大,也得到了省外高校学生的关注。

    贵州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安洨华介绍,本次征文活动从4月开始征稿至9月截稿,历时6个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学生积极响应,参加活动的有专科生、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博士生。举办单位组织10位业内专家学者,对应征作品进行初评和终评,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李德静、贾鹏、董亭亭3位大学生分别凭借《电影 〈封神第一部〉 中的“男色消费”:基于凝视理论视角》 《新主流电影的游戏化叙事转向》 《论“归家”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与价值旨向——以〈万里归途〉 为例》 摘得一等奖,39件应征作品将二三等奖和入围奖揽入囊中。

    据了解,“光影黔评”影评征文的获奖文章,将择选刊登在核心期刊 《电影评介》上,其余文章择优刊登在省级刊物《艺文论丛》和《今日文坛贵州文艺评论》 呈现。

    在颁奖典礼后举行的专家点评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对征文活动和获奖作品进行了剖析。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吴斌对此次的征文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举办贵州省大学生影评征文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大力实施“育才工程”,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贵州影评人才潜能,为大家搭建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助力大家提升电影评论理论素养,挖掘自身潜力,全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为贵州电影评论提供根本保障。

    在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可文看来,参加征文活动的大学生从不同视角将电影进行细致“拆解”:有的聚焦于影片里小人物的挣扎与奋起,字里行间满是共情与鼓舞;有的深挖电影背后的历史文化脉络,借光影回溯历史,用评论传承文化;有的针对电影叙事、性别、景观、空间等展开分析,那些对镜头语言的解读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些影评绝非简单的观后感,而是大学生深度思考、学识沉淀、人文关怀交织而成的思想结晶。”

    在上一届的影评征文活动中攀摘一等奖的董亭亭,是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参加本次征文活动再获一等奖。她告诉记者,透过一些具有深刻的主题和寓意的电影,可以增进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并从电影中所获得力量与美好。

    据了解,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十分重视电影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充分发挥中国影协人才培养平台,先后推荐60余名优秀会员参加新文艺群体、影视版权运营、电影编剧等培训。该协会每年开设“贵州省影视艺术编导名师创作”“贵州省中青年文艺骨干”等培训班,邀请全国著名编导、电影评论家授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编剧、导演、评论员得到了充电和提升,为贵州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