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7版:论苑·基教 ->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教学策略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万敏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如何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同时,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以提升教育质量。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额外的难度。同时,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存在明显弊端,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阻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原则

    (一)减负增效,注重作业质量在“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行下,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初中数学教育而言,作业设计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削减作业的数量或难度,而是要求教育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师应从海量的题目中精选出那些真正能够锻炼学生思维、提高解题技巧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有准确的把握。

    (二)贴近生活,体现民族特色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因此,将数学问题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同时,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将民族元素巧妙地融入数学作业中,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三)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些题目可以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除了题目设计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游戏、数学谜语或者数学故事等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作业。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和奥秘。

    通过上述的作业设计策略,期望能够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总结数学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具体作业设计策略

    (一)分层设计,满足不同需求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分配、学生学习习惯和基础等多方面原因,学生的数学基础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性,采用分层设计的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综合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对于基础层的学生,作业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建立自信。对于提高层的学生,作业可以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引入一些综合性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而对于拓展层的学生,作业应更具挑战性,可以引入一些竞赛级别的题目或者开放性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操作,强化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性作业。例如,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测量,让他们亲手操作测量工具,计算校园内某一建筑物的面积或体积。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预算规划、最优路径选择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跨学科整合,拓宽知识视野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的佼佼者,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和学习。

    此外,跨学科整合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元的跨学科问题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寻求解决方案。

    (四)民族文化融入,增强认同感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将这些元素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民族传统图案的对称性、重复性等特点,构建出富有挑战性的几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民族艺术的魅力。通过分析和计算建筑中的角度、比例等数学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民族建筑的智慧与美感。

    除了图案和建筑,民族节日和传统活动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元素,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情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育的作业设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遵循减负增效、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等原则,以及采用分层设计、实践操作、跨学科整合和民族文化融入等具体策略,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实际需求的数学作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促进民族文化与数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贵州省长顺县长顺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