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艺电影的审美特征
肖艳华
文艺电影是一种兼具艺术审美与商业追求的电影类型,相较于其他电影更注重情致感人的文化诉求,它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宗旨下,不仅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艺术表达,还在迎合大众审美习惯上抒发出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贵州文艺电影的发展来看,贵州文艺电影既有剧情结构突出的故事属性,又有地域风格明显的美学意蕴,从而传递出一种独属于贵州风格的文艺片范式。
贵州文艺电影虽然在创作题材上各有差异,但是它在结合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社会情境呈现出了特征极其明显的审美意蕴。一是诗意风格的极致营造,诗意风格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审美指向,是对电影氛围感、意境化的艺术创作。贵州文艺电影借助自然环境的空间营造出了诗性的意境氛围,如 《良家妇女》、《青红》、《送我上青云》 等影片借由雾气蒙蒙的茂密山林,将山峦与雾气的浑然一体,在虚实互文的意境情绪中,烘托出人物心境与情思,从而提升了影片的整体诗意感。电影 《寻枪》 的导演陆川也认为青岩古镇的雾气沉沉、阴雨潮湿的环境完全表达了电影想要的叙事氛围,电影主题也因青岩古镇的环境底色而更显真实质感。二是对日常生活的美学演绎,这是一种来自于日常生活,却又高于日常生活的实践美学思维。贵州文艺电影是对日常生活中非常事物的发现与艺术转换,电影 《四个春天》 被喻为是平静生活的美好表露,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平淡日常成为了影片所有内容的主题,通过贵州小城镇的地方生活经验诠释出了日常生活的真谛,实现了将日常生活引入到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诗意。贵州文艺电影的另一日常生活美学符号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书写,在电影《行歌坐月》、《阿浪的远方》 中,少数民族的语言着装与风俗习惯与现代思维交融,迸发出了传统与现代交互的焕新意识。三是对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心理、精神、价值层面的关注、探索与解答。这一类文艺电影立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以社会情感关怀为主的价值追求。电影 《人山人海》、《无名之辈》 以真实或戏谑的视角展现对平民大众生活情状的关切,在叙述小人物的责任与道义中升华了他们的正义感,在坚持平凡人、平凡事的人文创作立场上创新了贵州文艺电影的叙事美学。
总而言之,贵州文艺电影在唤醒美好情感的文化诉求下,提升了贵州电影整体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而贵州文艺电影未来的发展,一方面是要秉承本土文化的现实书写,另一方面是要在注重艺术与市场并重的同时实现更多元化的主题创新表达,这样才能不偏离贵州文艺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