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绥阳城北实验学校有个奇妙而独特的石头“小世界”
![]() |
石头画 |
![]() |
学生在石头上作画。 |
本报记者 李秀锦
石画,是石头文化艺术中极为绚烂的一抹亮色。
平平无奇的石头从河滩捡起经过清洗、晾干、绘画、上色等流程,最终化身为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绥阳县城北实验学校石头艺术工作坊,便是一个奇妙而独特的石头“小世界”。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石头艺术品,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城北实验学校的“石头文化”艺术工作坊创建于2017年10月,设备齐全,存储教学设备30套,可以同时容纳30人进行集中学习。
“我们创办艺术工作坊的初心,是希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培育学生艺术涵养,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捡石、洗石、画石等综合实践活动来激发艺术创造力,感受‘石头文化’对心灵的浸润滋养。”绥阳县城北实验学校石头艺术工作坊负责人潘峰说。
潘峰表示,学校开设的石艺工作坊展区分为两大区,一是师生作品展示区,主要展示“石头文化”艺术作品“红色力量”“名著素养”“民族风情”“本土韵味”四大系列作品;二是学生实践展示区,主要体验“石头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其中,学生实践展示区作品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从河边采集石头后,再根据普通石头的天然造型进行绘画创作,制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将大美河山、历史人物、文学人物等主题生动地呈现在石头上,赋予了普通石头新的生命,展现了学生们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每到周末,老师就会带我们去河边采集石头,然后将采集的石头带回学校清洗、晾干,最后再进行绘画创作,这个过程真的太有趣了。”工作坊的学生陈锐研表示,当他看到自己精心制作出来的作品时,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记者走进学生实践展示区,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拿着沾满颜料的画笔,在石头上小心翼翼地勾勒与涂抹,随着他们的巧手运作,石头也逐渐变得鲜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的这件作品主要描绘的是 《水浒传》 里面的武松。”学生李智宇表示,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他的作品,体验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据了解,学校自创建“石头文化”艺术工作坊以来,便积极投身于各类活动之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年4月,学校“石头文化”艺术工作坊被评为2024年遵义市“优秀课后服务社团”。
“石头文化”艺术工作坊,紧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把“群体性”“体验性”“互动性”“实践性”“艺术性”融为一体,巧妙结合了美育与劳动教育,让孩子们通过在石头上描绘美好、在石头中抒发情感、在石头里筑梦未来,以此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标。
绥阳县城北实验学校校长梁飞表示,“石头文化”艺术工作坊,在不断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外界多元文化的适度融合,在丰富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孕育出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未来,学校将继续发展“石头文化”艺术工作坊,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艺术之光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