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一小
减课业负担 增个性发展
![]() |
学生正在打篮球。 |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成清) 少了学习时间,如何保证学习成效?多了课余时间,如何利用助力成长?黔南州长顺县第一小学坚持直达教育的本质,在“加减”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彻底让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走出来,长顺县第一小学从解放学生的双肩入手,甩掉孩子们原来沉重的书包,换上长顺一小特制的“双减”包,小小的双肩包只装下少量课外书,时刻提醒老师,实实在在给孩子们减负,不能让孩子们把书面作业带回家。
作业数量减少后,长顺县第一小学开始从作业质量下功夫,组织各教研组去琢磨研究,开发各学科的特色作业。建立“基础作业+弹性 (特色) 作业”模式,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努力开发综合类、创新类、实践类、问题解决类作业,支持老师建立“作业超市”资源库。充分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以差异取代差距,变“狂轰滥炸”为“精准打击”,变“负担”为“乐趣”。
多了课余时间,如何利用助力孩子们的成长?长顺县第一小学精心设计孩子们的第二课——课后延时服务。为了让孩子们更多体验能力拓展社团课程,长顺县第一小学按音乐类、美术类、科普类、劳动教育类、运动类等,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特色社团,学生可自由选择,帮助每一个孩子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兴趣与潜力。同时通过内选外聘组建了优秀辅导团队,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服务,孩子们与艺术、科学相伴,开阔视野,丰富经历,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他们的情感、想象、思维、意志和健康。
同时,长顺县第一小学主动积极引领家长,拓宽家校共育通道,通过成立家委会、致家长的一封信、邀请心理专家到校辅导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双减”政策、学校减负举措和作业管理办法等,从而达成“减负”共识,从思想到行动上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进而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认识孩子的成长预期。
据了解,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县45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民心工程,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实施过程中,各学校在“作业辅导”的基础上,结合校本特色项目及特色课程,盘活各类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后服务”育人模式,各校课后服务百花齐放,校内课程多点开花,“减负增质”成效满满。